|

楼主 |
发表于 2007-1-5 20: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鳖病毒性出血病
本病包括鳖出血病和“鳃腺炎”病。稚鳖、幼鳖、成鳖和亲鳖均可发病,是目前我国鳖养殖中为害严重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病原】是一种无囊膜球状病毒,暂名中华鳖球状病毒(Trionvx sinensi spherovirus,TSSV)或中华鳖病毒(TSV)。
[症状】病鳖身体浮肿,背甲和腹甲有点状或斑块状出血,尤以腹甲更为明显。通常颈部肿胀,但很少充血现象,发病严重时,口和鼻有流血现象;解剖观察,咽喉内壁常充血,鳃状组织(绒毛状突起)充血或糜烂。胸腔和腹腔中常积有血色胶水,尤以幼鳖为甚。肝、脾、胃、肾和肠均有点状或丝状充血,肠道壁无弹性、易破,肠道内无食,有时充有凝血块,胆囊肿大或不肿大,成鳖肺部呈褐色。患病鳖一般行动迟钝,常爬到岸边和晒台上引颈似作呼吸,食欲减弱或完全停止摄食,很快死亡。
[流行情况】本病每年5-10月为流行季节,水温在25-30ºC时为高峰流行期。室温养殖的稚幼鳖,特别是“台湾鳖”容易在加温时形成暴发流行;越冬后的种鳖、成鳖在复苏后或转入室外鳖池后也容易发病。据反映,不论是幼鳖、种鳖和成鳖,自繁、自育的鳖场,本病发病率明显低于购自各处的混合鳖。
【防治方法】本病一旦发生,通常很难治疗,即或有疗效良好的药物,损失也较大,故应注重预防。(1) 养鳖池放养前要彻底消毒,特别是池底泥沙或淤泥,一定要翻晒冲洗,消毒药物可用生石灰,用量为每公顷5千克,或用含氯制剂.浓度为3-10毫克/升带水清塘消毒。(2) 从别处购进的稚、幼鳖要严格检疫,至少要了解该处历来鳖病发生情况和防病措施。(3) 鳖入池后必须经常换注新水,每半月遍洒1次强氯精或优氯净等含氯消毒剂,定期投喂氟哌酸、呋喃唑酮、氯霉素等抗菌药物。(4)发病池应立即用强氯精、优氯净(3.3毫克/升)全池遍洒,并混饲投喂大青叶和板蓝根煎剂。
[病情诊断图谱]
病鳖颈脖、四肢浮肿,腹甲出现点状血斑。
病鳖颈内壁、食道、肠胃充血,肝和脾充血发乌。
病鳖腹腔和胸腔中积有大量血水
病鳖的咽部鳃状组织糜烂。
病鳖口、鼻渗血
病鳖肠道无血,肝脏灰土色,有点状充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