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6-14 19: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jiao 于 2011-6-14 19:39 编辑
新收获的小麦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才能用于加工,而这一段时间的存放就称之为小麦的后熟。小麦的后熟作用实际上就是小麦种用品质、食用品质、工艺品质逐步完善的一个生理程。
1小麦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碳水化合物亦称为糖类化合物,而小麦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由单糖、低聚糖和多糖所组成。在储藏初期的后熟过程中,主要由低聚糖合成高聚糖[2],随着后熟作用的完成,小麦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减少,而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戊聚糖的含量逐渐地增大;后熟作用完成后,在安全的储藏条件下,小麦中的淀粉含量由于它的基数大,变化并不是很明显。
1.2 小麦中含氮化合物的变化对于新收获的小麦,经后熟作用,可以利用自身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并通过ATP 的能量传递,在蛋白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将氨基酸合成多肽链,进而形成蛋白质从小麦所含蛋白质的种类来看,新收获的小麦中主要含有醇溶蛋白,经过后熟作用后,小麦中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含量都有所增加[3]。另外,在新收获小麦的蛋白质中,巯基含量比后熟作用后小麦的巯基含量高的多, 但二硫键量则比储藏后低得多。小麦蛋白在储藏中的变化与小麦粉的烘焙等品质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
1.3 小麦中脂类的变化
脂类在小麦中的总含量平均为3%, 对于新收获的小麦,脂肪酸值一般在10~20 mg KOH/(100 g)。在后熟过程中, 小麦籽粒呼吸旺盛, 稳定性较差。在完成后熟作用后,呼吸强度降低,代谢水平下降,储藏稳定性增加,脂肪酸增长速度缓慢。但在不良的储藏条件下会上升迅速,甚至引起劣变[4]。
1.4 小麦中重要酶类的变化酶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储粮的安全性,是粮食品质劣变的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新收获小麦中,过氧化氢酶的活动度普遍较高,与储存1 年后小麦氧化氢酶的活动度相差较大[5],并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 粮食中过氧化氢酶的活动度会渐减少[6]。此外,新收获的小麦降落值较小,α-淀粉酶的活性高,随着储藏时间以后而逐渐趋于正常[4]。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