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六和集团”)和四川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南方希望”)等共计78.1亿元的农牧资产注入新希望[17.75 -3.43%](000876.SZ),同时总额1.9亿元的乳业和房地产资产从新希望剥离,这意味着新希望过去十年的“多元化颠簸”画上了一个阶段性句号。 对此,一份分析人士总结说,在主营业务成为行业第一之前,多元化尝试绝对是错误的。 五战一胜 新希望1998年上市,用募集资金中的9800万元买下了民生银行[5.25 -2.05%]9.9997%的股权,成为该行的第一大股东,这是新希望多元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以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对民生银行的投资为新希望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益,2009年,新希望持有民生银行111132.2354 万股,占该行总股本的4.99%,稳居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当年新希望来自民生银行的投资收益为45317.38 万元,是新希望净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1998年投资民生银行的成功,为新希望后续的多元化战略展开打足了底气,不过第二个“民生银行”即便十年后新希望也没有找到。 新希望2000年进入化工业,投资3700万元,获得了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下称“华融化工”)34.91%的股权。华融化工并没有成为第二个“民生银行”。2007年,新希望宣布将其持有的全部华融化工股权转让给新希望集团,理由是这样的:“华融化工目前从事的化工业务面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盈利能力难以进一步大幅提升等不利局面。” 财务数据显示,2004~2006年,华融化工累计净利润9949万元,实际盈利7614万元,按照34.91%的股权比例,新希望能分到的实际盈利为2658万元,平均每年886万元,这并不是很高的一个数字,但是比起其亏损的乳业来,还算不错。 2001年,新希望投入自有资金3850 万元与四川省阳平乳制品厂等五家股东共同成立四川新阳平乳业有限公司,新希望的出资额占注册资金的55%,新希望涉足乳业的目的是在化工业之外提供另外一个稳定的利润中心,“努力成为中国最大的乳业企业之一”。 九年后,当人们来看当初的豪言壮语,恍如隔世。中国现在乳企前两名是伊利和蒙牛,2009年,伊利股份[42.58 -1.89%]收入242亿元,净利润6.5亿元,蒙牛收入257.1亿元,盈利11.2亿元,同年新希望乳业的收入是13.9亿元,而且从2006年到2010年6月一共四年半的时间里,除了2009年净利润(剔除少数股东损益后)为正的425万元外,其他时间新希望乳业累计亏损775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