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饲料因为有耐水性等方面的要求,对加工工艺的要求要高于畜禽饲料。而水产饲料中的对虾饲料加工又比普通鱼类饲料的加工更难。
《中国对虾配合饲料》(SC2002-94)的标准包括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物理指标是:虾饲料的色泽偏黑且一致,表面光滑,熟化程度好,大小均匀,切口整齐,长短相差不大,无发霉变质、结块和异味,制粒前粉料达80目以上,颗粒耐水性达2小时以上,混合均匀度≥95%。但是由于加工机械或加工工艺上的差异,导致一些厂家的对虾饲料产品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缺陷。现将对虾饲料中出现的的常见加工缺陷归纳如下,并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各种改进措施。
在虾料在加工过程中一般出现如下缺陷:
1)颗粒长短不一;
2)表面毛糙;
3)颗粒径向裂纹较多;
4)耐水性差,稳定性不够;
5)切口产平整;
6)颜色不均匀(花料);
7)表面脱皮;
8)料粉多;
9)料硬度不足。
针对以上缺陷的分析和对策如下:
1、颗粒长短不一
长短不一的饲料颗粒影响饲料的整体外观,使产品成为养殖户挑剔的借口,另外也会导致饲料不能充分被对虾利用,造成浪费。
原 因 |
改进方法 |
切口调整不好 |
应在模的切线上并贴着模 |
拔料刀调整不合理,制压室时工作压力不均匀 |
调整拔料刀至合理位置 |
辊、模间隙不一致,导致制压室里物料量不均匀,在模面上分布不均匀 |
调整辊、模间隙 |
模孔导料口磨损不一致 |
修整导料口 |
调质器不均匀进料,导致进入制压室里的料不均匀,时多时少 |
使原料均匀进入调质器 |
料的水分不均匀 |
调整混合、调质的喷头 |
物料有材块状料较多 |
水分不均匀、喷油不均匀 |
压力不一致导致压辊磨损不一致 |
调整压力 |
模转速过大,当离心力大于模孔内壁对颗粒的磨擦阻力时颗粒会自动脱离飞出 |
调整模具转速 |
模孔带有较长扩孔的模 |
重新订制模具 |
2、表面毛糙
外表毛糙影响的不仅仅使饲料的外观,而且还会导致饲料粉多。而且由于毛糙的饲料在投入水中时,会在饲料表面产生细小的气泡,使整颗饲料浮在水面上。
原 因 |
改进方法 |
模孔光洁度不够,模质量不好或长时间不用受腐蚀 |
更换模具 |
入模水分过高 |
一般控制在16~18% |
在熟化器里温度过高、过久 |
一般控制在90~105℃ |
在烘干或冷却过程遇到冷凝水 |
时间在30分钟左右,避免冷却水与料接触 |
模压缩比低 |
重新订做模具 |
粘性物料含量少 |
增加淀粉含量 |
超微粉碎细度不够细 |
提高粉碎细度 |
3、颗粒径向产生裂纹
饲料中的裂纹一般以径向裂纹较多。具有裂纹的饲料在运输中易破碎,从而产生粉末。在饲料投入水中以后,容易从裂纹处溶化、散开、断裂,使饲料在短时间内溃散。
原 因 |
改进方法 |
粉碎时个别粒纤维含量高的颗粒较大,如麸皮、米糠,虽有95%通过80W筛,但筛上物表面积大,悬浮速度小,很易进入粉碎成品而产生径向裂纹。 |
增加筛理设备 |
调质不均匀,蒸汽调质作用不同,造成产生裂纹 |
调整叶片 |
制粒室进料不均匀:1)因喂料不均匀,饲料在调质过程中就不均匀,从而使料熟化不均而产生;2)制粒室料不均匀,使到制粒出来的饲料半截紧半截松而产生裂纹。 |
1)保证喂料的均匀性,增加破拱设备;
2)保证喂料的均匀性 |
压缩比小的模,压出来的饲料松散而出现径向料裂纹 |
增加模具的压缩比 |
调质水分不够而强制挤在造成裂纹 |
提高调质水分 |
淀粉含量不够(10~18%) |
增加淀粉含量 |
料被碰断 |
调整切刀使之在切线位置上并紧贴着模 |
喂料速度慢,颗粒需二次挤压才能达到长度要求而产生分段 |
提高喂料速度 |
4、耐水性差
饲料的耐水性是指饲料在水中的抗溶蚀能力,通常以在规定条件下饲料在水中的溶失率表示。由于虾吃得较慢,约20分钟~30分钟才能吃完直径1.8mm,长3mm的饲料,《中国对虾配合饲料》(SC2002-94)的标准中规定对虾饲料的耐水性要达到2个小时。饲料耐水性差会导致饲料在未被摄食前就溶散在水中,造成饲料的浪费,并且污染池塘。
原 因 |
改进方法 |
粉碎细度不够 |
增加粉碎细度 |
调质时间不够 |
调整叶片角度,延长调质时间 |
熟化时间不够 |
增加熟化时间 |
熟化温度不够 |
提高熟化温度 |
调质温度不够 |
提高调质温度 |
调质水分不够 |
提高调质水分 |
压缩比过小 |
增加模具压缩比 |
粘性物料含量不足 |
提高淀粉含量 |
脂肪含量过高 |
减少脂肪含量 |
5、切口不平整
生产的饲料应切成外观整洁的颗粒,否则会影响饲料的外观,并容易在运输和储存过程种产生粉尘。平整的切口需要极好的切刀。如果采用多把切刀,多个压模,则每把切刀及每个压模应保持一致的间隙。因而切刀与模头之间的间隙决定了切口的整齐程度。如果间隙为0.005~0.008英寸,颗粒切口应很整齐。
如果间隙大于0.008英寸,产品粘粘部分会附挂在颗粒上形成类似小尾巴状态。如果间隙小于0.002英寸,在切刀及模头之间会产生过多的摩擦拖拉作用,这可以通过将压模从模板表面突出0.005英寸而予以减少,这时切刀可安量在离模头距离0.002~0.005英寸然而离模板距离为0.007~0.10英寸。
原 因 |
改进方法 |
切刀调整不好,不紧贴模面上,形成料被碰断 |
调整切刀在切线位置上,并紧贴模具 |
切口不锋利,无法把料切断,也只是碰断 |
使用软刀片 |
模转速过快,颗粒受的离心力过大而自然断开 |
减少模具的线速度 |
调质效果不好,料切后再断裂 |
提高调质效果(时间、水分、温度) |
切口不在切线位置上 |
调整切刀在切线位置上 |
粘性物料含量不足,在流动过程中折断 |
调整配方,增加淀粉含量 |
切料过长,料的落差较大而被打断 |
减少喂料转速 |
料的出模水分过低 |
提高调质水分 |
6、饲料颜色不均匀(花料)
和颗粒的长短、切口等一样,饲料的颜色也是饲料产品外观的一部分。颜色不均匀容易使养殖户对产品的质量产生怀疑。一般来说,饲料颜色不均匀与熟化和烘干过程相关。原料的粉碎粒度不够容易导致原料混合不均匀,从而影响饲料颗粒不同部位的熟化程度。另外熟化过程中温度过高、颗粒大小不一等因素也会影响饲料颗粒的颜色。
原 因 |
改进方法 |
混合不均(熟化不均) |
提高粉碎粒度和混合均匀度 |
调质不均(有熟与不熟) |
调整延长调质时间 |
制粒温度过高(个别料过熟) |
减少制粒温度 |
饲料中的颗粒大小不均,熟化不均匀 |
更换模具 |
回料量过大 |
减少回料量 |
模出料不均,导料口有问题 |
更换模具 |
压辊的间隙不一致 |
调整压辊间隙一致 |
熟化烘干过程中部分料结拱,形成烘干时间长短不一致 |
增加破烘装置 |
有饲料直接与加热蒸汽管道接触而造成 |
避免料与蒸汽管道直接接触 |
7、表面脱皮
饲料表面脱皮极容易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粉尘,表面脱皮可能和饲料原料中缺少粘合剂、脂肪或水分有关,也可能受到加工工艺中模具或调质时间的影响。
原 因 |
改进方法 |
压缩比过大 |
换压缩比小的模具 |
模不光滑 |
换模孔光滑的模具 |
模出口有杂物 |
修平模出口的杂物 |
模温度过高 |
降低调质温度 |
混合调质不均 |
增加混合、调质的均匀度 |
水分过低 |
提高调质水分 |
脂肪过低 |
增加配方中的脂肪含量 |
粘性物料含量不足 |
增加配方中的淀粉含量 |
8、料粉多
饲料中料粉过多也是养殖户经常投诉的原因之一,这也是养殖户比较不同厂家饲料的依据之一。料粉一般都是因为饲料颗粒表面不光滑、颗粒松散等原因产生于运输过程中。
原 因 |
改进方法 |
切口不平 |
调整切刀使之在切线位置上并紧贴模具 |
表面粗糙 |
改进表面光洁度 |
粘性物料不足 |
增加淀粉含量 |
管理效果不好 |
提高筛理效果 |
配备筛网不合理 |
选择合理的筛网配置 |
调质效果不好 |
提高调质效果(时间、温度、水分) |
熟化效果不好 |
提高熟化效果(时间、温度、水分) |
饲料硬度不够 |
增加模具压缩比 |
饲料表面水分过低 |
延长冷却时间 |
9、饲料硬度不足
饲料硬度是颗粒饲料对外压力所引起变形的抵抗能力。饲料硬度不够会导致搬运中粉化率较高,入水易散造成饲料的浪费。
原 因 |
改进方法 |
粉碎度不够细 |
提高粉碎细度 |
粘性物料少 |
增加淀粉含量 |
模压缩比低 |
提高模具压缩比 |
料熟化不够 |
延长调质和熟化时间 |
料水分偏高 |
延长烘干时间,减少料的含水量 |
本文内容由 晨忆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