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养猪 国内猪讯 查看内容

现代养猪业反思:我们在进步还是在倒退?

简介
现代化养猪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各种现代养猪新概念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对于这些概念和技术,人们至今仍然褒贬不一,关于这些概念的争论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适当推荐添加碱性(不是化学上的碱,是指含有较多钙、钠、钾、铁、镁等的物质)物质,增强胃的自我产酸能力,增加碱储,提高机体的酸

  碱缓冲能力,促进肾脏的排泄功能,从而进一步通过内分泌的调节改善肺脏的呼吸功能,对减少呼吸道病的产生”有百利而无一害”。

  谨记:生命属于弱碱性。

  ——之抗应激药物
  抗应激药物,其实不外乎是一些多种维生素和电解质的添加物。这类物质的添加对于减少现代养猪生产中维生素的缺乏症有一定的作用,但过量的添加往往会影响动物的食欲,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增加,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

  若添加了酸性的电解质则危害更大。

  抗应激药物的使用也要适可而止,不能盲目滥用。

  ——之血浆蛋白
  美国一家公司早年倡导了早期断奶技术,回首往事,确实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反思,该公司最初提出早期断奶技术的原意却是为了促成在饲料中广泛使用血浆蛋白粉。

  血浆蛋白的使用提高了营养,但也造就了许多新的疾病。尤其是猪源血浆蛋白的使用,扰乱甚至是破坏了猪机体的免疫功能,自体免疫病和免疫紊乱的出现就不足为怪了。

  ——之“自家苗”
  中国大陆的“自家苗”,其实是偷换了概念,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家苗,充其量只是一些病损组织加上防腐剂所制造出的匀浆物,并没有经过实验室的纯培养过程,其在生产上的实际作用至今无法考证,只是人们侥幸心理的一个产物。

  但由于这种物质所造成的猪群免疫紊乱都是呈现给了人们确切的证据,人们不得不怀疑2006年的猪群“高热”与此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该说,使用这种所谓的“自家苗”也与猪群近年来PSY的下降有一定的关系。

  ——之药物保健
  “加药保健”或者称为“药物保健”,一个极其荒诞的概念却统治了养猪业很长一段时间。药物的大量使用,尤其是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是现代养猪业中最大的诟病之一。抗生素在消灭了一部分细菌的同时,也培养了大量的耐药菌株。

  药物可以使养猪业取得短暂的经济利益,但对行业的危害却在与日俱增。大量依赖抗生素的猪场在不断出现,抗生素已经成了现代养猪业中的“毒品”。

  ——之加药断奶
  为什么要实行加药断奶?推测该技术可以让仔猪接触环境时,将环境中即将进入仔猪体内的病原杀死,防止病原体进入仔猪体内。

  在实验室中,这样的假设经过验证,是很成功的。但经过十几代猪的生产验证,却发现仔猪的饲养难度在逐渐加大,猪的免疫容量在逐渐下降,其对疫苗的反应敏感度大不如从前。加药断奶与加药保健对养猪业的危害有异曲同工之效。

  ——之零时免疫
  零时免疫,也称为超前免疫或乳前免疫,该做法的出发点就是为了避免所谓母源抗体对疫苗的影响。在仔猪未吮乳之前免疫,理论上看,好像避免了母源抗体对疫

  苗的干扰作用。但实际上,疫苗进入机体后,要经过机体很长时间的处理过程,疫苗中的抗原才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学的反应。生物学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而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跟物理化学反应那样简单。

  现在的人们往往根据疫苗接种后抗体的升降来评价疫苗的效果,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标准。在某些病原体的作用下,往往是抗体滴度越高,机体受到的损伤越严重。

  零时免疫的采用,造成了机体产生对猪瘟疫苗毒和猪瘟病毒的免疫麻痹现象,此时,猪瘟疫苗毒和猪机体和平共处,即使感染猪瘟病毒,猪也不再出现临床上可见的猪瘟症状,但这些猪只却成了长期的带毒者。这些带毒的猪对整个生产体系来说,可以说是后患无穷。

  可以说,零时免疫的采用是造成中国猪病日益复杂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之随胎免疫
  随胎次免疫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给仔猪提供足够高的母源抗体。但这些母源抗体对仔猪所提供的主动免疫能力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况且随胎次免疫的疫苗也只是很少的几种,大部分环境中的病原体对猪只的危害被我们大大地忽略了。

  若是在怀孕期间给猪进行疫苗接种,则大大损伤胎盘内的胎儿的免疫系统,尤其是佐剂更损伤了胎儿免疫系统的功能,出生以后的免疫功能变得更差。

  若是在夏季进行随胎免疫,则免疫效果更差。春秋两季对种猪进行免疫的传统做法值得推荐。另外,对于猪瘟疫苗而言,若是在怀孕期间给母猪接种,则猪瘟疫苗毒会导致仔猪小脑发育不全而引起先天性震颤(Congenital Tremor)

  ——之消毒
  现代养猪生产中使用了极其大量的消毒药,这些消毒要确实消灭了大量的微生物,但却削弱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免疫能力。因为,免疫系统形成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微生物世界。

  当猪群发生疾病的时候,进行紧急消毒就非常必要,但在平时过度使用消毒药,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画蛇添足,有时候甚至是帮倒忙。

  ——之全进全出
  为什么要实行全进全出(或全出全进),推测是可以净化病原,保持环境的洁净无菌或少菌状态。实行“全进全出”可以在短期内大幅度提供养猪生产的效能,但长期跟踪发现整个猪的群体免疫能力则迅速下降,到了免疫临界值的时候,则逐渐出现生产上的生长问题和健康问题。

  尤其是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绝对不能采用“全进全出”这样的策略去培育后备猪,因为这种做法损伤了猪的继承免疫力,使猪的免疫容量逐年降低。

  ——之断尾
  最初对新出生的仔猪剪掉尾巴,是为了防止“咬尾症”的发生。还有一种让人啼笑皆非的理由是,猪摇动尾巴消耗了大量能量,影响了猪的生长,所以剪掉猪的尾巴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剪掉尾巴,避免了咬尾的发生,但却造成了猪的长期的慢性疼痛,这是一种典型的削足适履的做法。实施断尾的猪,其生活力大大下降,免疫容量也被大大削弱。

  经过长期验证,在现代养猪生产中,实施断尾操作完全是多余的,甚至是错误的。当猪群真正发生咬尾的时候,应该深刻反思饲料配方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在饲料中增添盐份和碱性物质。

  ——之剪牙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另外一种“削足适履”的做法是剪掉仔猪的牙齿,理由是不剪掉牙齿的仔猪在打架和吮乳时都会造成损伤。美国普渡大学的试验证明,剪掉牙

  齿以后,母猪和仔猪的外伤虽然减少了,但抵抗力和吮乳能力却被大大削弱了。该大学的试验还证明,如果仔猪不剪掉牙齿,母猪和仔猪确实出现了外伤,但均是一

  些比较浅表的外伤,伤口也会很快出现愈合。

  我们的试验还证明,只要调整饲料配方,完全可以避免过多的争斗出现,避免吮乳对母猪乳房造成的损伤。

  ——之去势
  为了保证猪群中不留作种用的公猪的快速生长,猪场对小公猪施行了阉割手术,阉割不但造成了猪机体免疫力的下降;在实践中,人们还发现,发生猪副嗜血杆菌

  的仔猪以去势小公猪居多,这种现象给出的提示是,外伤性操作(去势、剪牙、断尾等)是造成猪副嗜血杆菌、链球菌和猪鼻支原体感染的重要原因。

  目前留给我们的选择只有两条:要么像欧洲国家那样取消去势操作,要么在实施外伤性操作时,进行抗生素的预防治疗和消毒。但前提是,不滥用抗生素,否则抗生素也将变得无效。

  ——之多点饲养
  为了防止不同猪群(仔猪、保育猪、育成猪和种猪)之间病原谱差异性产生,在现代养猪生产中采用了多点饲养,形成了独立的猪群、独立的病原谱,各猪群采用各自独立的饲养管理模式。

  采用多点饲养,短期内保证了猪群的健康,但各猪群之间的隔离却削弱了猪群对环境微生物的适应能力,影响了免疫系统(尤其是影响了保育猪免疫系统)的充分发育,从而影响了继承免疫的充分产生。

  ——之分胎次饲养
  由于人们在现代养猪生产中发现,初产母猪的后代往往非常难以饲养。这时,养猪生产者便采用将初产母猪所产的仔猪隔离在一个非常干净的场地单独管理。在猪场采用分胎次饲养的前几年时间内,猪场的生产成绩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往往是火上浇油,进一步损伤了继承免疫的发生。久而久之,整个行业内的猪群免疫功能逐渐下降,

  ——之分性别饲养
  有资料显示,与阉公猪相比,小母猪生长较慢,采食量较小,增重与饲料的转化率较好,而且同样体重时胴体瘦肉率较高。小母猪在消耗较少饲料的同时,其赖氨

  酸需要量与同样体重的阉公猪相同。采用分性别饲养可根据公母猪需要量之间的差别分别制定配方。分性别饲养不仅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而且还可以提高上市猪的

  均匀度,同时还可以推迟母猪上市时间。

  分性别饲养完全是从经济效益考虑无可厚非,但也有资料显示,分性别饲养并不能提高生产效率。

  ——之早期断奶
  为什么要实行早期断奶?推测是可以防止母猪将病原传递给仔猪,同时可以缩短母猪的非生产天数,让母猪的年产胎数增加,多产仔。

  但统计研究发现,早于20日龄断奶,保育仔猪的日增重急剧降低。原因:1、断奶后生长受阻的程度大;2、由于断奶后微生物区系改变,仔猪疾病发生率增加;3、接种疫苗暂时出现生长受阻。

  另外,研究还发现,过早断奶的仔猪,其生活能力和免疫能力被严重削弱,免疫容量较低。早期断奶造成断奶后仔猪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增重缓慢、腹泻等表现的早期断奶综合征。

  母猪产后过早断奶,过早发情配种,其子宫不能得到充分恢复,母猪的使用年限也同时被降低。

  实施早期断奶的猪场如果出现较多的断奶后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非常棘手,难以解决,则可以考虑延后断奶日龄来尝试解决问题。

  ——之隔离断奶
  隔离断奶是早期断奶的另外一种说法。因为人们一向认为母猪是仔猪发生疾病的根源。所以纷纷采用早期断奶,隔离断奶,高床饲养,加药断奶,培育高清洁度母猪……

  但在养猪生产中,培育耐受母猪,培育高度适应环境的母猪更为重要。

  ——之限位栏
  由于长期的不正确选育,外来种猪的母性被降低,在其活动过程中很容易压死仔猪。为了降低了母猪压死仔猪的可能性,现在绝大多数猪场采用限位栏限制了母猪的运动。

  采用限位栏,不但母猪发生褥疮和肩部溃疡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同时,也降低了仔猪对母猪的继承免疫。

  ——之封闭饲养
  为了防止所谓外界病原对猪场内猪群的感染,很多猪场采用全封闭饲养,封闭程度令人惊讶。这些猪群既得不到良好的空气,也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封闭饲养是完全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

  研究发现,只要有充足的阳光,母猪不会患子宫内膜炎和乳房炎。

  在建设新猪场的时候,建议必须考虑种猪群的运动场的建设,而且室外运动场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室内运动场。

  ——之水帘降温
  水帘降温,又称湿帘降温。采用水帘降温,可以在一定程度内降低猪舍内的温度,使人体和猪体产生短暂的凉意。水帘降温虽然降低了温度,但却增加了湿度。湿度的增加也成了猪发生多重细菌感染的另外重要诱因。

  虽然猪的汗腺不发达,但良好的通风仍然是解决夏季猪舍高温的最佳手段。保持猪舍内的通风和干燥是建设猪舍中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环节。

  ——之空气过滤
  采用空气过滤是较新的养猪新技术,刚刚在美国兴起。但采用空气过滤将被证明是威胁继承免疫力的罪魁祸首,对养猪业的危害将在若干年后出现,而且很可能出现更大的灭顶之灾。

  ——之限制饲喂
  限饲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能量摄入,保持母猪的体型,防止过肥,防止分娩障碍的发生。其实,母猪分娩障碍并不全是由母猪的不合理体型造成,而是由于运动不足

  造成。过度的限饲反而导致分娩障碍的产生,在现代母猪场中增加母猪的活动空间可以减少分娩障碍的产生。当然,不能提供良好运动的猪场,只能采用限制饲喂这

  种不得已的办法来控制母猪体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最新评论

下级分类

精彩专题

IHU正德培训
IHU正德培训
IHU正德培训,畜牧人, 畜牧人论坛,论坛热点,三个标准...
江苏万瑞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业庆典
江苏万瑞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业庆典
江苏万瑞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业庆典...
青贮饲料专题
青贮饲料专题
青贮饲料是反刍动物重要的饲料来源。本主题主要介绍青贮饲料的基本知识、制作技术、质量评定方法与饲喂注意...
水产养殖之水质调控
水产养殖之水质调控
水质控制和水质管理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极重要的环节,水质的季节管理,水质调节方法等。...
仔猪腹泻与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与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下痢)是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症状,往往不是指一种独立存在的疾病,它既可能是由单独一种疾病...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0 10:0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