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年来养猪形势分析 近两年来,养猪业可谓处在“冰河时代”,昙花一现的节前回暖,没有改变养猪业的下滑态势。从2014年全年走势来看,生猪存栏量呈“先降后增”态势,上半年受生猪价格持 续偏低影响,存栏量有所减少,在4月中旬达到谷底,5月份受猪价回暖拉动,存栏量开始平稳增加,10月份增加势头明显,12月份存栏量接近年初水平。生猪价格一直在10.5~11.5元/公斤之间徘徊,养猪场处于严重亏损状态。2015年春节过后,猪价稳定在12元/公斤左右,并逐步小幅回升,4月底维持在12.5元/公斤以上,但仍没有突破13元/公斤,养猪场处于保本边缘。造成近两年来持续低迷的生猪行情,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从生猪供应来看,价格形势低迷,推迟了生猪出栏时间,养猪户压栏严重。如果每头猪从体重110千克推迟到140千克出售,相当于提高出栏猪数量27.3%,增加了猪肉供应量30%以上。生猪压栏对价格形成的抑制作用远远大于存栏量下降对价格的提升作用。 (二)养殖户期盼猪价提升,舍不得淘汰能繁母猪。鉴于以往的生猪价格变化规律,2013年猪价低迷,大部分养殖户预测将会在2014年出现转机,至少渴 望下半年会有所增长,在观望、坚持中没有对养殖规模进行缩减,能繁母猪存栏量没有减少,产能也没有降低。许多养猪场经过2年时间的严重亏损之后,最终资金短缺,难以承受,2015年春季开始消减存栏量。 (三)进口猪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进口猪肉尤其是猪肉副产品,比如猪头、大肠、排骨、猪蹄、肘子、猪皮、下水等,将会影响中国15%猪肉副产品市场。 (四)肉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中老年人越来越重视健康,对肉食品质和数量有了充分认识,多种选择导致猪肉消费明显下降;另一方面,部分人群为了安 全、健康,开始追求素食,直接降低了肉食品本身的需要;第三,主力消费人群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群逐渐成为肉食品消费主力,但他们在肉食品选 择上的多样化,直接弱化了猪肉在肉食品结构中的地位。 (五)全民节约观念的形成和消费控制政策直接导致消费需求下降,进而影响猪肉需求量。在需求不旺、产能过高的双重因素下,导致出现供应充足的结果,促使猪肉价格低迷。 二、生猪市场形势预测 连续性的生猪生产需要充足的资金保证,生猪市场长期低迷,导致大部分养殖户经营亏损严重,甚至资金链断裂。期盼市场回升的养殖场在2014年没有压缩生 产规模,结果亏损尤甚。痛定思痛,在无法继续维持的时刻,开始选择压缩产能甚至退出,可能会导致生猪市场供应减少、猪价提升。 (一)存栏量减少。年前,生猪收购价最低仅为10.6元/公斤,养猪户难以保本。据笔者了解,上半年因为生猪收购价比较低,生猪养殖户基本没有补栏。很多养猪大户的存栏量都是这几个月减少的,减少存栏量约为30%,甚至有一些挺不住的养猪户已经退出养猪业。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上市生猪头数为6.55亿头,低于2013年出栏生猪7.16亿头,下降幅度为8.5%。农业部公布的生猪存栏数据显 示,截止到2015年3月,中国生猪总存栏量降至3.87亿头,环比下降0.7%,同比下降10.7%。因此,2015年上市生猪供应量水平下降,总体猪 价形势看好。 (二) 生猪产能下降。农业部公布的2015年3月份生猪存栏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4040万头,较2013年的5087万头降幅达20%,同比下降 15.5%;此次的生猪产能下降程度远超以往。能繁母猪存栏量为近年来的最低点。笔者认为,民间能繁母猪淘汰幅度可能更大,达到25%~35%。 预计这种趋势将持续一段时间。主要原因为:猪价自2013年开始持续低迷,养殖户处于深度亏损已经长达16个月之久,散养户资金周转已出现困难,选择退 出行业的养殖户不断增加,未来能繁母猪存栏量还会进一步减少,此次生猪产能下降程度已大幅超出预期。预计真正的价格大幅波动很有可能出现在今年的第四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