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3日消息(记者王建帆)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年以来,国内猪肉价格一反过去3年的跌势,大幅反弹,短短几个月,涨幅已超过30%。在酷暑难当的夏日,本是猪肉需求的淡季,为什么却出现肉价上涨的现象?我们是否应该警惕通胀苗头的出现呢? 猪肉价格连连涨,“猪周期”来了吗? 今年3月下旬以来,全国各地猪肉价格都开始触底反弹,目前已连续上涨近4个月。以北京新发地市场为例,市场统计部门负责人刘通介绍说: 刘通:猪肉价格最近这段时间确实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我们这个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钱,是11.03元,去年这个时候是8.87元,上涨了20%多。 猪肉和生猪价格上涨,对连续3年苦苦支撑的养猪业来说是个实质性利好。但是,也有市场人士对猪肉涨价表示担忧。因为,猪肉价格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权重较高,达十分之一,所以猪肉历来是物价乃至各项经济指标的温度计和晴雨表。财经评论员余丰慧认为,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到来: 余丰慧:不光是猪肉涨价,可能预示着新一轮的物价的拐点也会到来。往什么地方拐呢?就是物价由现在这么低的物价水平可能要掉头向上了。 在余丰慧看来,猪肉价格上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多次降准降息、向资本市场注入货币信贷等做法,无疑将推高猪肉、房地产等多种商品的价格,进而拉大CPI的涨幅。 猪肉价格重回均衡水平,涨价利大于弊 但是,一些不同的观点认为:近期的猪肉价格反弹只是供求关系的再平衡,猪肉价格在经历“去产能化”后重回均衡水平。 从数据上看,在5年前的那轮“猪周期”中,我国经济本来就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而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CPI上涨仅为1.3%,中国经济甚至曾被认为有通缩风险。对此,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这次猪肉价格的上涨利大于弊,不需要因此终结宽松的货币政策。 李国祥:现在的这种货币供给,是一种定向的微调。所以说整个的货币政策不支撑这种通货膨胀。现在我们的农产品供给还是比较过剩的,猪肉价格涨幅肯定是有限的。 来源:央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