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价跌跌不休,养猪户叫苦不迭。今年以来,全国猪肉价格一路走跌,绍兴也不例外。前段时间,市区一家超市甚至挂出了猪腿肉6.58元/500克的价牌。市区一家大型养殖场的老板直言,如今每卖一头猪要亏500元钱,“卖猪肉的赚钱,卖猪的一直亏钱”。 猪肉,对于市民消费来说,无疑是刚性需求。据市畜牧部门数据,我市生猪养殖自给率只有75%。按理说猪肉在绍兴市场是“供不应求”,为何会出现如今的“猪周期”紊乱现象,养猪又亏在何处呢?本报记者对此进行深入采访,并将推出系列报道。 洋猪肉的价格效应,“猪周期”被打乱 “一年赚、二年平、三年亏”,这是养猪业内所熟知的猪周期。 据了解,2011年生猪价飙升至历史新高,每500克10.5元。一时间,养猪业成为一个“金矿”,各路资本纷拥“掘金”,全国生猪存栏量快速上涨。但暴涨之后,却是持续两年的低迷。马年春节过后,本应是传统的旺季,或者理应走出传统“猪周期”低谷阶段,但多地生猪价却接连创新低。据市畜牧局产业科信息,我市生猪出栏价格目前已跌至5年来最低点。 眼下,这轮下跌的行情似乎还没见底。那么,是谁打乱了“猪周期”的脚步? 价格高低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如今生猪价格持续走低,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现状是由于生猪存栏量很高所致。此前养殖户对于行业前景看好,积极补栏,导致去年和今年的产能大幅度拉高。同期,受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猪肉需求大幅减少。 但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进口猪肉的冲击,尤其是当进口猪肉价格低于国内猪肉的时候,冲击力更是令人震惊。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中国去年从美国进口1.4万头生猪,总价值约2000万美元。美国贸易组织肉类出口协会的数据显示,美国出口商去年向中国出口新鲜猪肉价值约7亿美元,价格普遍较国内猪肉价格低2~3元/每500克。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口猪肉在58万余吨,较2012年增加13.36%。 “进口猪肉价格更低,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市畜牧局副局长李俊说,据他所知,今年一季度我省就进口了美国猪肉上千吨,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这无疑会对省内养猪行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猪”不远万里而来,为何比本地猪还要便宜? 进口猪肉成为扰乱了国内生猪养殖的“猪周期”的因素,关键在于其价格比国内猪肉的价格要便宜很多。 “差价主要是因为养猪成本。”越城区东湖镇八戒生猪产销合作社副理事长林正栋说,国内猪肉价格比进口猪肉贵的原因,就是难以撼动的养殖成本。 论养猪规模,国内外应该相差无几。论养猪技术,美国等国家的确要比国内发达。于是,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是养猪成本。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