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行业均受波及 养殖户的日子不好过,下游生猪收购行业效益也大不如前。做生猪收购生意近14年的王训练告诉记者,屠宰场的屠宰能力是一定的,而目前生猪大量出栏,供过于求情况下,屠宰厂收购价格也随之降低,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这是我十年来看到的猪价最低谷,因为目前生猪供应量大,同行间竞争也加大了,感觉生意很不好做。” 上游饲料行业也感觉到了压力。养殖户不赚钱,削减存栏量,淘汰落后产能母猪,散养户纷纷退出,导致饲料需求量直线下降。某饲料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养殖场减栏,散养户纷纷退出,需求量锐减,今年以来,饲料销量已经下滑30%~40%,其中,高档品种受影响最大。因为资金短缺,为省钱,不少养殖户开始购买原料自配饲料。 哀声一片中,猪肉零售商一枝独秀。生猪价格下降,带动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猪肉生意“淡季不淡”,销量稳中有升。据伊河路农贸市场的猪肉零售商介绍,相比价格处于高位时,今年生意明显好做,“销量比去年增加个一两成吧,利润也没有受到影响。” “猪周期”或持续至明年 据统计,2003年以来,国内生猪和猪肉价格经历了三轮明显的价格波动,平均周期长度为30个月左右,峰值分别在2004年9月、2008年1月和2011年8月。目前许多养殖户之所以愿意苦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信跌久必涨的“猪周期”,希望价格高峰会在今年如期而至。 鲁百顺则不这么乐观,他认为,这轮“猪周期”可能持续到明年甚至后年,原因是近年来规模化大型养殖基地的不断涌现。2008年、2011年养猪“卖一头赚一头”,加上国家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刺激市场资本涌入养殖行业,大型养殖基地项目纷纷上马,“动辄是投资几千万、多少个亿,上马上百万头养殖基地。没做好市场调查的情况下,盲目投建扩群,而国内猪肉消费能力近年来并没有太大增加,造成产能严重过剩,供大于求。” 鉴于目前我市规模化养殖场已在整个行业中占到50%~70%,在实力支撑下,对生猪养殖的持续性与市场的耐受力都得到了增强,鲁百顺预计此番调整短期内难以结束,“预计到明年甚至后年,倒下一批支撑不住的养殖场,行业产能下降,才会走出阴影。”他同时指出,生猪价格过快下跌打击养殖户积极性,为后续大涨埋下伏笔,届时猪价将会出现新一轮的暴涨。 如何让生猪养殖业摆脱大起大落的行业怪圈?鲁百顺认为,首先,政府要对养殖基地有一定的规划,设立相关标准和门槛。其次,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关法规,保障养殖业指导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最后,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适度放权,让其根据市场规律进行内部规划、指导,控制产能,严把标准,通过市场“无形的手”优胜劣汰,让畜牧业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保障行业利益和市场的稳定。来源于:博亚和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