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江死猪再出现,农业部紧急要求各地推动辖区内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所统筹规划、设施设备建设完善工作,无公害处理设备生产厂家因此声名雀起。 “前几年市场一直不好。直到2013年国家才重视,2013年总共卖了80多台设备,浙江省有40台”厦门惠盈动物科技有限公司区域经理庄建军向南方农村报记者介绍,目前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大大小小有数十家,但是真正称得上龙头的企业还没有。 化制和发酵两大工艺 据了解,目前无公害处理设备选择的工艺主要分为:化制(提取油脂)和发酵(生产有机肥)两种。其中化制工艺需锅炉供能,用户要配备特种设备执照,广东省唯一一家病死猪无公害集中处理示范点“高州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采用的就是化制工艺。山东众泰达工业装备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钟如杰介绍,国内从事化制工艺的厂家倾向于生产大型设备,小型设备适合单个养殖场、屠宰场等零散处理地区。如果每个养殖场都要采购一台,不可避免有设备闲置,如果一个县一个点,可以优化配置资源,也便于政府立项。 “以病死猪平均30斤计,一台日处理量达10吨的大型化制机组,一年可处理病死猪超过150万头,能满足一个养殖大县的需求,”诸城鑫正达机械有限公司区域经理田晓军说。 而温氏集团、厦门惠盈等企业则引进的是台湾的高温发酵技术,高温发酵设备很多用电热就可以满足需求,具有小型化特点。但有观点认为,目前化制工艺温度控制在120℃以上,可以保证100%杀死病原菌,而高温发酵工艺温度在90℃以下,不一定能保证完全杀灭病菌。 成本高企是推广难点 无公害处理设备推广的难关是成本。目前高州处理中心项目由政府财政投入约1568万元建成,日处理病害动物12吨,年生产油脂可盈利约32.96万元。据悉,化制设备依照型号大小,采购价格分别从50万-1000万元不等,多数受访厂家认为,发酵工艺成本低于化制工艺,但市场价也多在50万元以上。为此,一些化制厂家推出了日处理500公斤、总成本不超过20万元的小型设备,但仍然要求养殖场存栏达到5万头以上。 不少养殖户认为,存栏生猪10000头左右的猪场,建造的化尸池成本需3-4万元,花费50万元采购一台病死猪处理机,一时难以接受。另一方面,一个万头猪场一年病死猪正常为800头左右,平均一天只有2-3头病死猪,设备将处于长时间闲置状态。 广西大学教授何若钢介绍,不少大型猪场采用由美国引进的成本极低的堆肥发酵法,运用锯末屑、好氧微生物对动物尸体分解产热,在60-70℃的高温下腐熟尸体,无需采购设备。对该技术的病原检测项目也在进行中,如果被证明安全可行,无公害处理设备的市场份额会被压缩到很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