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饲料 饲料要闻 查看内容

2013年全国饲料生产形势分析与展望

2428 1 来自: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
简介
说明:本文观点和饲料生产数据来源于农业部重点跟踪企业月度统计报表监测数据,为预测值。2013年全年饲料工业统计数据正在上报汇总审核中,以农业部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最终公布数据为准。 


  四、发展趋势
  1、饲料行业适应发展形势,整体寻求新的突破。2012年的“健美猪”“速成鸡”影响还没完全消除,今年3月底又发生了“黄浦江死猪”与人感染“H7N9流感”事件。畜牧养殖行业严重受创,作为与畜牧业养殖业息息相关的上游产业——饲料业也未能幸免,加上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饲料总产量和销售额被动减少,而消费者对肉食品消费信心的下降,更是对饲料养殖形成了极大压力,各饲料企业普遍感到了“倒春寒”。而低迷的行情,正是考验企业实力和应对能力的时刻。上市饲料公司纷纷在各自的发展战略框架下,更明确定位和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战术,有效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和管理水平。上市公司是行业的领头军,在它们的带动下,我国饲料行业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在有效提升现代化管理,精耕细作中全面寻找并提升新的利润增长点。
  2、整个行业对危机事件理性有效应对,行业成熟度大幅提高。在连续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打击下,人们对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恐慌心理,畜产品消费和饲料生产受到严重打压,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多个环节产生连锁反应,饲料生产及饲料消费、行业经营等都受到影响,企业业绩急剧下滑,其中华东、华南地区农牧企业亏损最重。危机时刻见真功,疫情发生期间,行业上下并没有自乱阵脚,而是高度重视,有效应对。4月7日,农业部印发《动物H7N9禽流感紧急监测方案》,全面强化疫情排查和病毒监测,并及时处置突发情况。5月21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专门聚焦“H7N9流感”,我国对该疫情的应对赢得了各界肯定。同时,各大集团企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在技术体系和管理、销售等方面部署应对措施,并第一时间客观公布事件对企业的不利影响,让投资者更加放心。危机处理方式也更加理性和及时,全面有效的应对措施让行业危机最小化。建立企业预警机制、成立应急基金,呼吁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给予适当补助,减少企业亏损,正确、科学看待疫情,培育传递正能量的舆论环境。避免影响市场消费等,我国饲料行业与企业更加成熟,更加理性有效。
  3、饲料原料价格波动呈常态化,国际、国内市场因素影响更加明显。饲料原料价格波动多年来一直是饲料产品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国际、国内市场化成为决定性因素。如玉米、豆粕年度均价,2009年之前玉米均价稳定在1.72元/公斤左右,自2010年开始大幅上涨至2.01元/公斤,涨幅16.9%;2011年上涨至2.30元/公斤,2012年涨至2.48元/公斤,到了2013年玉米价格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2013年1-12月玉米均价为2.42元/公斤,年均上涨幅度近10个百分点。豆粕方面,2006年以前豆粕年均价稳定在2.4元/公斤左右,2007年至2008年豆粕价格开始大幅上涨,达到 3.55元/公斤,涨幅达47.9%;自2009年到2011年价格3.36元/公斤左右的高位区间呈现波动起伏行情;2012年上涨至3.74元/公斤。2013年豆粕价格延续上涨行情, 1-12月累计均价已涨到4.15元/公斤,创下历史高位。豆粕价格波幅比玉米更多了不确定性,这与大豆豆粕主要依赖进口有关。
  2013年1~11月,我国共进口大豆5 597.1万吨,同比增长6.6%。进口豆粕1.5万吨,同比下降65.4%。全球大豆供应和需求炒作继续主导市场,杂粕供给减少导致豆粕消费量增长明显,现货价格居高不下,进口量已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2013年1~11月,共出口玉米7.4万吨,同比下降70.4%。进口玉米244.5万吨,同比下降70.5%。由于全年玉米供应充足,饲料、深加工等下游消费较为疲弱,加上受人感染“H7N9流感”等因素影响,玉米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供大于求等多重因素对玉米市场行情造成了巨大冲击。

  2013年1~11月,共进口鱼粉94.1万吨,同比下降18.9%。受2013年秘鲁、智利、美国等主产国捕鱼情况的影响,我国进口鱼粉随之骤减。加上国内接连发生强台风和暴雨,鱼粉需求表现疲弱,供需、配额、外盘等因素影响着鱼粉市场走势。
  2013年国内蛋氨酸、赖氨酸市场供求失衡导致行情持续低迷,短期价格处于历史低位。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增加明显。1~11月蛋氨酸进口11.5万吨,同比下降6.3%。赖氨酸进口0.6万吨,同比下降44.2%;1~11月蛋氨酸出口0.5万吨,同比增长104.2%。赖氨酸出口17.2万吨,同比增长14.9%。大宗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市场的持续变化,将给中小型企业的原料采购带来压力和考验,规避原料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以原料风险管理来推动产业进步迫在眉睫。
  4、行业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性阶段。2014年我国饲料行业转型升级将进入关键性阶段,饲料生产企业调结构、促转型、提升级为主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与养殖新技术结合的饲料产品研发和饲料产品本身的核心技术开发;二是生产自动化与生产技术信息化的有效结合;三是饲料企业全球国际化视野的进一步拓宽;四是企业融资的有效运作,将助力企业跨越式发展;五是区域性集中布局的核心效应与重点城市品牌效应的再次结合;六是企业横向与纵向产业的扩张,与物流储运的有效链接,和降低生产企业与直接消费者间的运行成本,必将带来企业利润新的增长点。

  5、饲料行业整体运行进入相对高成本时代。从用工成本、环保约束、土地成本和社会物价总体升高等因素来看,2014年饲料产品成本继续升高的可能性比较大。一是饲料成本。玉米方面,国家统计局预计2013年我国玉米产量达到2.15亿吨,比上年增长4.6%,连续第四年增产。但在国家定向收储、进口转基因玉米退货、玉米需求增长(饲用、食用、工业用途)的刺激下,2014年玉米价格可能偏强势运行。豆粕方面,由于受美国种植成本比较高和畜禽存栏水平较高影响,豆粕价格可能保持高位。 二是用人成本。由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社会各个行业都在面临转型,畜牧业也不例外,用人成本刚性增长的势头不可逆转,熟练技术工人仍会比较缺乏。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一线城市的人工成本升幅8%,2014年将更高。其次,还受环保约束、社会物价水平等支撑上涨因素影响。虽然美国启动量化宽松政策有可能会有大宗农产品的温和下调的期待,但从目前总体情况看,企业整体运行及产品成本将持续上涨可能性较大。
  6、饲料市场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世界经济面临转型期,我国经济也面临转型挑战。201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饲料行业同样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调整问题,饲料产量增速减缓,企业利润进一步挤压。但从行业形势看,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从第三季度开始,经济逐渐回暖,行业和企业也基本适应了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和节奏,纵观当前大环境、大政策、大市场,我国饲料行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机遇。
  从宏观环境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饲料行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农村城镇化、大中型城市全域城市化、市民的增加以及人口的增长,对动物蛋白的直接需求和相关动物产品的刚性需求,给我国畜牧饲料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理论突破,将进一步协调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使市场竞争更加有序充分,优胜劣汰和产业升级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促进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从行业发展政策来看,国家一系列与饲料行业管理有关政策法规相继出台,既规范了行业行为,也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和行业整体素质,逐步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进一步加快企业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一批规模实力较强的大型饲料企业聚集性发展。

  从企业发展看,企业是行业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饲料企业已具备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和蓄势而发放眼全球的势头。我国大型饲料企业的产量规模快速提升。行业企业大有一种蓄势待发,初具放眼全球的趋势。
  从市场需求变化看,下游养殖规模化进程加快和散养户快速退出必将给饲料行业带来新的格局上的变化。同时,伴随着今年《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的出台,部分不达标的中小生猪养殖场被拆除关停,而此前已对污染防治投入较多的大型养殖企业的竞争优势将明显上升,必将更有利于大型养殖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伴随着规模化进程的加快,饲料产品结构的变化,企业的发展格局、战略都将有大的调整,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
  总之,无论政策还是市场,均对提升饲料行业整体竞争力前景利好。在农业经济政策调整,行业政策日臻完善,企业战略性发展加快以及市场容量的进一步扩大等四重因素的共同促进,我国饲料行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123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2

已阅

支持

超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zzzzjjjjcccc 2014-1-23 11:39
官方数据,呵呵

查看全部评论(1)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1-10 04:5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