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到现在,一共有蛋白质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粮食储备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仔猪肠道健康调控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母猪系统营养技术与应用、牛和猪体细胞克隆研究及应用等五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但是如果有足够的经费,我们还可以做更多前沿的研究,我们的技术在国际都是先进的,但是目前就是没钱,像四川每年就有1000万的科研经费。” 「和讯网」:湖南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去年底首次进入“国家队”,该联盟运作情况如何?你认为联盟存在哪些问题? 「印遇龙」:湖南可以说是中国第一生猪大省,生猪产业对湖南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相比四川、河南,湖南省比较重视产业化,对科研不是特别重视。从数据看,湖南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以来,目前运行费仅有66.4万余元。其他经费均来源于会费、国际会议节余会务费、各技术指导中心给联盟的资助费、联盟创新示范基地给联盟的活动经费。这个会费指的就是参与联盟的企业与大学。钱都是拿去做动物实验,我们提供实验场地和相关人力也是合作的企业免费提供的。 目前,联盟合作的企业中,正虹科技、唐人神、新五丰这三家上市公司都在联盟之列。 「和讯网」:目前有哪些企业参与联盟?联盟的目标是什么? 「印遇龙」:湖南比较好的养猪企业基本上都参与了,上市公司基本上都参与了,比如正虹科技,老牌上市企业了,还有近几年新上市的唐人神、新五丰等。他们的技术人员一般都是定时参与我们的研讨会,我们的研究成果也会优先在参与企业中分享。 虽然这些上市公司都有自身优势,不过也就是是产业化优势而已。如果从科研的技术含量,特别是从生猪产业链看,其相关技术配方都缺乏科学的参数,都不知道饲料消化率,消费产能这些数据,这些都是要做科研的。 未来5至10年,湖南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肩负的使命将任重道远。联盟将在以下六个方面开展重点技术创新,即:抗病能力强、品质优的新品种选育和开发;健康安全,环保型饲料产品的研制与养殖技术开发;生猪重大疫病、疫情防控关键技术;猪肉加工及副产品增值利用关键技术以及猪肉生产全程深度溯源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规模化猪场废弃物的处理与高值化利用技术;生猪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而这些对湖南生猪产业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 印遇龙院士简历: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生猪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分会副理事长。2013年12月19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工程院为数不多的研究生猪院士之一。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 曾于1985-1987,1994-1999分别在德国国家农科院动物营养所,英国女皇大学,加拿大Guelph大学学习和工作,获英国女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牧健康养殖中心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饲料安全与污染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九三学社全国优秀社员、中科院创新文化先进奖和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长期从事“猪氨基酸营养代谢与调控” 研究,率领团队在J Proteome Res(IF5.1)等影响因子超过3.0和一区SCI期刊发表论文75篇 (其中55篇为通讯作者),论文他人引用3813次 (SCI论文他引2385次),H指数高达34,进入PLANT & ANIMAL SCIENCE 和AGRICULTURAL SCIENCES 研究领域世界前1%科学家行列;出版中英文专着10部。其成果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并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20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0)创新案例标志性成果“。 目前主要借助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与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加拿大农业部食品营养研究中心、德国基因桥股份公司、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本大学以及国内大学、研究机构与公司合作研究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营养代谢及调控机理和研发功能食品与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