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猪教槽料配方设计的有关问题 一、教槽料的概念问题(一个高档乳猪料,台湾的说法) 二、教槽料的市场机遇(高生产性能猪种的早期断奶与断奶重影响经济效益) 三、教槽料涉及的营养问题(小猪肠道的营养和断奶应激) 四、教槽料要解决的问题(适口性、抗痢能力和断奶应激失重) 五、原料的选择(配方使用的核心问题) 六、教槽料的困惑(细节处理与配方设计) 七、可能的发展方向(代乳料的观点) 细节问题:能量、氨基酸与采食量,诱食与排他性, 把目前掌握的关于教槽料的来源和市场、基本理论、形式和争议都在这里整理一下,不足和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更正和补充;需要点时间,逐步完成吧。 一、教槽料的概念问题(一个高档乳猪料,台湾的说法) 起源:教槽料主要起于乳猪的早期断奶,认为这样可以节约饲料和提高母猪的饲养效益,毕竟是一个简单的算数说明的问题:母猪采食消化率是有限的,形成奶水给仔猪,是仔猪最好的食品了,这样我们都做不到的一个食品也不能100%的消化,干物质的消化率据说超过50%,这样估算从母猪到小猪的饲料消化率不足15%,有些更低到10%以下,如果小猪能够采食,不管怎么说按干物质计都有20%吧?并且缩短了母猪喂养小猪的时间,提早配种啊。 源于仔猪早期断奶学说的是“老哈默”,并成为养猪的权威。这点是王博士告诉我的。 早期断奶的说法在很久以前事实上就有了,是主要关于提高母猪的饲养效益的,最早提前到14日龄断奶,母猪的综合效益提高了一倍。 随着早期断奶要求的提出,仔猪的成活率和本身的对效益的影响逐步提到现实的日程上来了;这个过程与猪种的变化是紧密相关的。 10年前仔猪早期断奶没有象今天这样问题严重,当然也只在少数的国有猪场中实施,可惜这些猪场已经很少存在了;当然那是的猪种也没有现在的猪种那么娇贵和娇气。那是的断奶技术也相对简单的多,煮一锅玉米粥就很好了,在添加些麦夫和鱼粉、破碎的豆子就可以了,如果在能添加些红糖就很奢侈了,小猪会健康、皮红毛靓、快速的生长了;一些猪场可以在14日龄断奶,地方的猪场在28日龄断奶,更多的散户接受了早期断奶,也在35日龄左右断奶,一般是比较成功的,不象今天的问题那么严重。 我们通过十年不断的研究乳猪的肠道的变化和营养的变化,还增加了很多新的和昂贵的原料来改善仔猪的生长,但今天的问题反而严重起来,并且断奶技术尤其断奶猪的用料也成为高利润和企业技术实力竞争的重点了。 联系十年间的变化,我认为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猪种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