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岁的黄阿姨是土生土长的泰兴人,记者碰到她时,她正想为回家过周末的小孙子做一道“萝卜烧肉”。可她在农贸市场几乎走了一圈,拿起肉摊上的肉闻了一块又一块,还是没有找到想要的肉。“这些肉都没什么肉味,回家烧起来也不香。想我小时候,妈妈在家一做‘萝卜烧肉’,我在村口都能闻到,那个香呀!” 在大多数泰兴人的记忆里,童年的“肉香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人都认为可能是现在大鱼大肉吃多了,肉就没那么香了。但江苏百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白红军告诉记者:“其实主要是由于猪肉的品种改变了。三十年前江苏市面上流通的猪肉基本是吃草料的‘苏中土猪’肉,肉质鲜美。而现在我们吃到的都是吃饲料的‘洋猪肉’,肉香味确实相差很大。” 市场淘汰 几近灭绝 “一刀过后颜如玉,万味顿生唇齿间。”所谓的“苏中土猪”就是泰兴的本地猪种———姜曲海猪。姜曲海猪肥肉多、肉质佳、口感好,是闻名全国的地方优良猪种,但其出栏时间长近1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养殖场和养殖户片面追求高生长速度、高瘦肉率,饲养本地品种猪的积极性下降,姜曲海猪逐渐被市场淘汰。到2006年10月,纯种姜曲海猪只剩下100余头,甚至被列入国家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2007年初,江苏牧院踏出拯救珍稀猪种的第一步。该院投入800万元,建成万头规模的江苏姜曲海种猪场保护繁育基地,并以姜曲海猪为母本,导入杜洛克猪的优良品种,成功培育了一种新型瘦肉型黑猪———苏姜猪。该猪种在保留了姜曲海猪的原汁原味外,还将10个月的生长周期大大缩短到6个月。 在解决技术问题后,“如何将全新的‘苏中土猪’推广上市,打造成地方特色名片,是我们最为焦急也是最为期待的问题。”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办公室主任杜建斌说。 龙头引领 打造品牌 “如果将‘苏中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将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和长远意义。但当我们在泰兴进行市场调研时发现,这么好的本地猪种竟然没有一家企业在做,我们当场就决定试一试。”白红军说。 2009年,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开始组建,江苏百汇农业发展公司成为了该园区的第一位“房客”,也是该园区内首家投资数亿元的集生猪养殖、屠宰、配送于一体的省级龙头企业。 甫一入园,该企业就发挥了强效的行动力。2012年,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生猪交易市场,日交易额近120万元;2013年其下属肉联公司日屠宰量增至1000多头;本月1日起,6000吨冷库也开始投入使用。同时,该企业目前已建成一个拥有10万头“苏中土猪”的养猪场和十七个姜曲海猪和苏姜猪的扩繁基地。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