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终于尘埃落定,不出意外,双汇将以7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37亿元)的价格完成这桩震惊全球养猪业的跨国收购案。“双汇收购案”带来的国家层面的启示是猪肉价格和多边关系博弈,但对于养猪业业内又该如何深刻认识这桩收购案?这桩收购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和思考?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双汇的销售额仅为64.9亿美元,而这次收购就要花费掉71亿美元,就算有八家银行作为贷款支持,但这种几乎拿家底来买下史密斯菲尔德的行为还是让人浮想联翩,是什么原因让双汇如此魄力而坚定的决定这次战略收购? 我们知道,两年前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几乎让这家食品加工的巨头倒掉,双汇董事长万隆在媒体面前鞠躬道歉的身影仍历历在目。而这次双汇创建以来的最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就是猪肉安全问题。也就是从这次瘦肉精事件后,让双汇的董事会或者万隆意识到,双汇如果要做大,解决的不是规模,不是资金,也不是品牌问题,而是猪肉的安全问题。然而,根植中国多年的双汇,对中国的养殖国情是非常了解的,双汇之前屠宰的生猪基本上是从农户手中收购而来,这就注定生猪的来源无法准确监管和追溯,无法了解生猪养殖环节是否添加违禁药物,就算后来双汇增加了检测环节,也开始投资自己的猪场,但检测带来的不可控风险仍无法避免,因为整个养猪国情如此,百密一疏肯定存在。后来双汇投资猪场,但以屠宰食品加工起家的双汇养猪是一个新生意,就算养猪环节能自己监控了,但是中国的饲料,兽药,疫苗安全的问题又需要检测,这就大大增加了双汇的“精力成本”,所以猪肉安全问题让双汇意识到是决定发展的最为根本的原因,不能再因一头猪而倒掉整个公司。 双汇创建以来的最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就是猪肉安全问题。也就是从这次瘦肉精事件后,让双汇的董事会或者万隆意识到,双汇如果要做大,解决的不是规模,不是资金,也不是品牌问题,而是猪肉的安全问题。 此时,双汇瞄上了美国的老牌企业史密斯菲尔德,我们知道,美国的食品监管体制是很成熟很健全,而且如果收购了史密斯菲尔德,监控的“精力成本”大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双汇以后的猪肉安全风险降低,因为猪在美国生长、生产,一切按照美国成熟的监管体系来运营。还有一点是美国的整个国家的契约精神很成熟,虽然美国允许使用瘦肉精,但是如果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后,严格制定出中国猪肉的食品安全标准,美国的史密斯菲尔德也会按照史密斯菲尔德执行,然而这点在中国往往做不到。这是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内因之一。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