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镇竹林村村委会办事大厅的墙上,张贴着一张转产转业调查汇总表。村支书陈云华一一指着:沈小妹,参加农业技能培训,水果种植;陈福海,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家政服务……“我们村共有906户养猪户,我们对他们的转产意向都一一摸底,根据需求为他们提供免费培训。政府的保障细致了,大家都心里踏实了!” 整治“低小散”,规模养殖成方向 整治后留下来的养猪户也必须转型升级。过去那种无序畜养,猪粪尿排到河里,死猪随处乱丢,猪棚旁臭气熏天的状态不能再延续。 阳光下,嘉兴市五丰牧业生态养猪场的猪场废水池远看犹如一片草原,2万平方米的废水池都覆盖着郁郁葱葱的狐尾藻。这是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提供的“规模化养殖企业污染减控示范工程”,能净化养殖废水中的污染物,狐尾藻深加工后又成为优质猪饲料。 “五丰牧业目前是每年1万头的出栏量,怎么控制排泄物和气味污染?污水种牧草,再循环回来给猪做饲料,沼液制成肥料。猪舍的温度湿度都是电脑控制,夏季喷雾降温,冬天,循环风处理。”嘉兴五丰牧业公司总经理蔡丽阳说,今后,低、小、散路子肯定走不通。现在,“五丰牧业”作为龙头企业,已经带动近百户养猪户加入合作社。 目前,南湖还有130万平方米的猪舍位于限养区内,如何解决这些养猪户“低、小、散”造成的污染?南湖区推出“两分离三配套”模式,即:干湿分离、雨污分离,配套沼气池、沼液池和干粪堆积池。每天,27辆槽罐车走陆路、6艘运输船行水路,在南湖区各养猪大村收集沼液。养殖量大的牧业园区,专车早晚收集。 接下来,嘉兴市农经部门将采取信息化管理,对养猪户进行建档,严控存栏、出栏数。核定环境承载能力后,无序养殖将得到彻底整治。未来,嘉兴准备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力促规模养殖,带动养猪户减量、提质、增收。(来源于: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