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家禽养殖成本上升与市场开拓的矛盾日益突出 当前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劳务费用连年攀高,饲料、疫苗兽药、设备等投入品价格不断上行,导致家禽养殖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被压缩。家禽投资回报率低,风险大,而社会资本具有逐利性,流向畜牧业几率较小,抑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家禽业属于微利行业,从业人员收入相对较低,且具有脏、累、劳动强度大的特点,影响了企业招工和人才引进;对地方政政府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上述因素导致市场开拓难度趋大。 3.消费转型升级与安全管控难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消费转型升级,人们对禽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保障禽产品安全需要严格的生产管控作基础,而当前安全管控的难度很大。一是散户、小户生产仍占有较大比重,养殖生产点分散,加重了监管难度和成本;二是基层检测设备落后,经费缺乏,机制不活,安全管控体系还不能适应形势需要;三是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为药物黑市交易和非法药品交易提供便利;四是饲料、兽药营销人员与养殖户直接对接,造成盲目用药现象;五是个别从业者思想道德素质低,受利益驱动,违规生产,并逃避监管。 4.生物安全屏障与疫病防控严峻的矛盾日益突出 当前小而散的不规范养殖,养殖布局不合理,生物安全条件差,防控意识淡薄,潜在很大疫病风险; 疫病种类增多,隐性发病,症状不典型,疫病混合感染,有的病毒基因变异,导致疫病复杂化、难以控制;病死禽不作无害化处理,随意丢弃或出售,容易造成疫病传播;各个养殖场在疫病净化方面缺乏统一规划、协作,不能联合防控,呈现各自为营、板块分割现象严重,难以形成区域性、综合性的疫病防控屏障。 三、倡导发展家禽业标准化养殖 推进标准化养殖,是破解当前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并能实现畜牧业“保安全、保供给、保增收”目标,实现家禽业的可持续发展。 1.标准化养殖能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保安全”的目标 (1)养殖设施与环境标准化 表现为禽舍设计标准科学、设施装备先进、饲养环境优越。家禽的生活环境条件适宜于家禽的生理和行为特性,家禽在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无压抑痛苦的康乐状态下生长发育,提高鸡体免疫能力,改善肉、蛋品质,减少产品安全隐患。 (2)投入品供应标准化 饲料、兽药和水源质量直接影响家禽产品的药物残留量和铅、砷、汞等金属残留,是决定禽产品安全的关键因素。只有严格实施完善的种禽、饲料、兽药、饮水供给标准,才能最终生产出高品质、低残留的禽产品。 (3)饲养管理标准化 包括饲养标准、防疫程序标准、产品质量标准以及相应的法律与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等。实行标准化饲养管理能有效防止家禽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用药量,确保禽产品质量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