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东家禽产业基本情况 1.家禽养殖总体规模大 2012年,山东省家禽存栏11.87亿只,出栏38.03亿只,家禽养殖量占全国的1/5;禽肉产量636.39万吨,禽蛋540万吨,家禽业产值近1000亿元。全省有祖代家禽场和地方家禽原种场23处,其中有祖代种鸡场4处,祖代肉鸡存栏91.22万只,占全国存栏总量的30%以上,祖代蛋鸡13.58万只,占全国总量的近50%;地方家禽原种场11处,存栏25.66万只;父母代家禽场453家,存养父母代家禽3 455.32万只,占全国的近30%。 2.家禽产业化水平高 全省家禽规模饲养比重90%以上,标准化饲养比重达70%以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禽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为43.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8%;全省有禽类加工企业504家,禽产品深加工率50%,加工转化增值率40%,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禽肉除满足本省外,约1/3供应外省和出口,其中上海市场70%家禽产品来自山东省,33家出口企业年出口禽肉19.89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0%,占山东肉类产品出口总量的77%。 3.家禽产业增收作用强 家禽生产周转快、转化率高,又可拉动种植、运输、包装、加工等产业,同时屠宰加工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作用明显。2012年,全省从事家禽养殖、屠宰加工人员接近300万,加上从事饲料、兽药、器械、运输、销售等行业的人员超过600万人,按全省出栏35.6亿只肉禽计算,整个肉禽产业链总GDP约为247.4亿元,为农民创造纯收入114亿元。可见,家禽业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禽肉产品已成为广大城镇居民重要的“菜篮子”产品。 二、家禽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资源环境约束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善,畜禽产品刚性需求增长旺盛,迫切要求实现家禽业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但资源环境条件的限制已成为制约家禽业发展的瓶颈。一是土地资源紧张,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加剧了用地紧张的形势,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也对畜禽养殖用地做了严格限制,这使得发展畜牧业可用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且用地成本较高;二是畜禽养殖污染目前还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这使畜牧业发展面临环保压力越来越大;三是我国粮食和饲料原料资源严重不足,缺口较大,像大豆、骨粉、优质牧草等对进口依赖较重;四是畜禽养殖用水量大,而我国水资源紧缺,很多地方的水质达不到畜禽养殖用水合格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