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以来,全国生猪均价同比上涨26.69%,仔猪价格同比上涨27.41%,价格反弹大幅超出市场预期。长江证券(000783,股吧)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政策、疫情、天气。 一是政府收储力度超市场预期。4月上旬商务部启动年内第一批冻肉收储,合计7.5万吨,5月中旬商务部启动年内第二批冻肉收储,合计12万吨,两次收储合计19.5万吨,外加地方政府收储量总计约30~40万吨。由于收储的主要是2号肉(前腿肌肉)和4号肉(后腿肌肉),按照一头猪前腿肉和后腿肉重量20公斤测算,30万吨~40万吨冻肉对应1000~1500万头的生猪,对于市场的供应影响较大。 二是近期高温导致湖北、湖南以及西南地区有散发的高热病疫情。现在由于猪场防控体系较以前有较大改进,疫情的死亡率大幅下降,但是疫情流行期间会导致生猪生长缓慢。且同以往不同的是,在黄浦江病猪事件以后,病猪已经无渠道流入消费体系,因此在疫情流行期间可供出售的健康生猪量有减少,但疫情之后治愈的病猪以及正常生猪赶上同期出栏,供应反而上升。 三是极端气候导致生猪出栏时间延缓。7月份全国部分地区强降雨,部分地区高温盛行,极端天气导致生猪采食量减少,生长速度同比减缓,从而导致7月出栏量较正常速度减少15~20%(比如生长期延长7~10天,对应当月出栏量减少23~33%)。同时行业上半年亏损,部分养殖户改变饲料配方,用小麦代替玉米一定程度上延迟了生猪的出栏进度。 储备 国家猪肉储备体系概况 国家储备肉是指国家用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动物疫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引发市场异常波动和市场调控而储备的肉类产品,包括储备活畜(含活猪、活牛、活羊)和储备冻肉(含冻猪肉、冻牛肉、冻羊肉),分为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两个部分。中央储备肉主要是用来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而储备的,主要由各地中央直属储备肉冷库储藏,冷库(储备能力约为60万吨)分布在全国各地,以方便应对不同地方的突发事件。地方储备肉主要用于调解各地方生猪市场价格,由各地方发改委和商务厅进行公开竞价,由各符合代储条件的企业(社会冷库储藏能力约为900万吨)进行储藏,收储和抛储都有发改委决定。 机制 预警指标是猪粮比价 国家猪肉储备预警指标是猪粮比价,也即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内,生猪价格与粮食价格之间的比值。一般情况下,猪粮比价6:1是我国养猪业盈亏平衡点。而国家在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时,将猪粮比价作为基本指标,同时参考仔猪与白条肉价格之比、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情况,并根据生猪生产方式、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预警指标及具体标准。国家加强对生猪等畜禽产品价格监测,采取综合调控措施,促使猪粮比价、仔猪价格、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等指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主要目标是猪粮比价不低于5.5∶1;辅助目标是仔猪与白条肉价格之比不低于0.7∶1;生猪存栏不低于4.1亿头;能繁母猪存栏不低于4100万头。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