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冻猪肉收储政策自2009年6月启动以来已届4年,在2012年5月1日,国家六部门联合发布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该政策的初衷在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 冻肉收储政策出台的背景 国内的养猪业在2006年至2008年间由于疫情的影响,生猪市场经历过几次大幅的波动。 2006年5月,由华东地区开始出现猪无名高热病。9月,农业部宣称猪高热病元凶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株”,并研制推广疫苗。至2007年年底,猪高热病席卷全国,被称为中国养猪史上的一场浩劫,新牧至今仍影响着国内养猪业。 据估计,有超过1000万头猪在这场疫病暴发中死亡和被销毁。2007年7月3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进入2007年,高热病产生的后果逐渐体现,猪价出现了罕见的上涨。 然而,从2008年3月到2009上半年,由于此前能繁母猪大量增加,生猪出栏量严重超过市场需求,猪价由历史最高位跌破红线迎来一个暴跌潮。到2009年5月底,全国生猪出栏均价甚至跌破5元/斤。新牧 网 什么情况下会启动冻肉收储? 在《预案》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猪粮比价。国家在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时,将猪粮比价作为基本指标。猪粮比价=生猪出场价格/玉米批发价格。《预案》调控主要目标是猪粮比价处于绿色区域(6:1—8.5:1),辅助目标是能繁母猪月存栏量同比变化率在-5%—5%。 根据猪粮比价变动情况,《预案》设计了三级响应机制。当猪粮比价连续低于6:1 时,即启动收储工作。《预案》还规定,当猪粮比价低于5:1时,加大幅度增加中央冻肉储备规模;增加储备后,猪粮比价仍低于5:1,而且出现养户过度宰杀母猪的情况,将发放临时饲养补贴。 冻肉收储谁来收?收多少?怎么收? 有关分析人士指出,从国家冻肉收储获益的将是三类企业,包括具有收储资格的大型生猪屠宰企业、生猪养殖企业和猪饲料生产企业。同时,具体收储采用电子竞价方式,确定了加工企业和入储价格。 如何确定这些收储企业呢?冯永辉认为,收储企业必须具备一定资质,即有没有这方面的设备、屠宰设施及相应的管理能力,最好是既有屠宰加工又有冷库储备和分销渠道,需要具备较强的市场运作和消化能力。 冻猪肉收储分国家冻肉收储和省级冻肉收储,同时包括生猪活体收储和猪肉收储,分别由养猪企业和屠宰企业承担,如雏鹰农牧、龙大肉食等都曾承担过国家冻肉收储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