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与日俱增,年进口量已经超过5000万吨,几乎是中国本土大豆产量的5倍。而美国则是中国大豆进口主要来源地之一,美国农业部每月定期公布的大豆等农产品的产量数据,被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内的国际农产品市场参与者当作价格的风向标。 近期,中国买家在国际市场以高价购买大豆后,美国农业部突然发布报告称大豆产量有误,市场价格大跌,美国农业部操纵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议论四起。 2012年的乌龙报告 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美国农业部官员不厌其烦地强调他们发布的农产品报告没有任何预设的立场,也没有美国人自己的利益在里面,但是中国人并不这么看。 2012年下半年,美国农业部被认为通过操纵世界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中的大豆产量数据,哄抬大豆价格,帮助美国农民和公司高价卖大豆给中国,中国买家买货后,大豆价格暴跌。 这桩风波的缘起大抵是这样的:2012年8月10日,美国农业部发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在油籽一章,美国农业部预测2012/2013作物年度,美国大豆产量受干旱的影响,产量仅有27亿蒲式耳,减少3.58亿蒲式耳,受产量减少影响,美国大豆平均价格预计将上涨至每蒲式耳15~17美元,每蒲式耳预计上涨2美元。 美国农业部的报告发布后,市场进入恐慌,中国贸易商开始大量抢购大豆,然后等待大豆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但是在2012年11月9日,美国农业部关于大豆产量的预测与8月相比突然“变脸”。在当期报告中,美国农业部预测2012/2013作物年度,美国大豆产量将达到29.71亿蒲式耳,与8月份预测的27亿蒲式耳相比,不但没有减少还有所增加,大豆的平均价格也回调到每蒲式耳13.90~15.90美元。 由于美国农业部前后迥然不同的报告,指责美国农业部是骗子、阴谋家的声音在中国颇得民心。 作为报告制作机构的负责人,对于中国人的指责,世界农产品展望局局长GeraldA.Bange解释,第一,去年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遇到旱灾,大幅减产是事实;第二,美国当时确实遇到干旱,玉米的单产受到很大影响,产量大幅减少,这一点后来也得到数据的支持,但是大豆的生长周期与玉米不同,去年大豆种植的晚期,美国来了一场大风暴,带来了丰富的降水,缓解了大豆的旱情,因此产量受到的影响不大。这是美国农业部后来调整报告的原因。 解释完后,GeraldA.Bange略带期待地问记者:“这样的解释你们能接受吗?”这位1983年就访问过中国的中国通一直坚信,美国农业部只是提供了一份当时看来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的报告。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