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养猪业正面临的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是猪群正受到多种错综复杂疫病的干扰,特别是近几年在我国广大地区流行的“猪高热病”,给养猪业带来极大的冲击。另一方面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安全放心的猪肉品质的需求。但养猪过程中的各种抗生素和激素类物质(如:瘦肉精等)的肆意添加,已经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之所以存在这些不合理现象,主要源于传统错误的养猪保健、防病观念与利益的驱使,这些做法都是只看到短期效益,而无长远考虑,这些以牺牲整个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和广大人民健康为代价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 传统保健养猪的弊端 在当前复杂的养殖环境下,面对比市场风险更为严峻的疾病风险,许多养殖户通常都是采用在日粮中添加抗生素的保健方法,以达到猪群防病促生长的目的。对猪群下猛药、凭经验用药、凭感觉用药,这是较为常见的做法。当前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和滥用带来的负面作用已经逐渐突显,主要体现在: ①病菌产生耐药性问题。滥用抗生素易导致耐药菌株的形成和二重感染的出现,从而导致药效降低,用药量增加,猪群生长缓慢,养殖成本不断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②引起动物免疫机能下降。滥用抗生素对猪群免疫功能的损害严重,易导致免疫机能下降,是引起免疫抑制并导致免疫失败的重要因素。 ③猪肉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长期食用“有抗食品”,消费者的耐药性也会不知不觉增强,等于在人体内埋下一颗“隐形炸弹”,将来一旦患病,很可能就无药可治。这种传统错误的保健方式正是导致疫病越来越难防、越来越难治的源头所在。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养猪事业发展很快,饲养周期大大缩短,先进水平平均达165日龄出栏,但是目前养猪生产中还存在诸多关键性制约因素(HACCP),使猪饲养期延长,同时猪病多、病难治、损失大,使得养猪业效益不高、风险巨大。重点是以下因素:免疫应激、母猪生产繁殖应激、出生关的黄痢问题、补料关的白痢问题、断奶关的断奶应激、保育关的仔猪营养应激、氨气慢性中毒和呼吸道综合征、免疫力低下和圆环病毒等问题、贩运仔猪腹泻综合征、各种因素特别是霉菌毒素造成的免疫抑制,使机体抗病力下降,使临床上常见的30多种疾病如:气喘病、流感、附红体等发病率增高,一些重大传染性疾病如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口蹄疫、猪瘟等依然高发;被动保健不当等问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养猪生产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能解决上述制约因素,还可缩短饲养周期约30天,达到平均135天出栏,每头猪增收40元~110元人民币,从而大幅提高养猪经济效益,这也正是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提出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