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猪肉价格自今年年初开始便坐上了降价“直通车”。临近“两节”,津城的猪肉价格不仅没有像往年一样上演价格大涨的一幕,近期还呈现出了稳中有落的趋势。相对低价的猪肉,是如何从生猪到白条猪,最后到达市民餐桌的呢?为此,本报记者全程追踪了猪肉的上市之路,试图为市民揭开“低利润”猪肉背后的利润链条。
养殖 每斤7.5元出栏 一头净赔50元
今年以来持续下跌的猪肉价格,使本市大大小小的养猪场正在经历着“严冬”的考验。刘洪江经理经营的第六埠程翔养猪场同样面临经营困境。今年年初,刘经理刚刚对猪场进行了升级改造,新进了300头精产母猪,他本想着可以趁势赚上一笔,没想到的是生猪出栏不仅赚不到钱,一头还要赔上至少50块钱。
5:00 养猪场员工按时上岗,员工先是对所有母猪进行查情,搭配各种饲料进行喂养,随后处理栏中的粪便。
7:30 专门的技术工人会对母猪进行人工配种,“今天一共有5头母猪需要进行配种,算是比较忙的一个早晨了。”养猪场的技术员张志联一边忙乎着手头的工作,一边向记者讲解着每一步的工作流程。
11:00 张志联带领着几名员工,再次回到猪圈内,对母猪和新出生的小猪进行例行的防疫工作,“养猪场最怕的就是疫情,所以我们每天都要精心地对所有的公猪、母猪、猪崽进行防疫工作。”张志联说。
15:00 张志联和几名员工再次对所有母猪的情况进行检查,随后进行猪圈的消毒工作,“每天这些例行的工作一步都不能少,要不饲养不出健康的生猪。”
目前,一头生猪出生之前的培育费用大概在300元至350元;小猪崽饲养成可以出栏的生猪需要160天以上的时间,期间饲料费用平均需要 1150元;与此同时,饲养一头生猪,需要的人工、水电、厂房、防疫的各项费用总和需要50元至100元。“目前,生猪的出栏价一斤7.5元,200斤的生猪能够卖到1500元,但饲养这头生猪的全部费用却达到了1550元以上,并且一般生猪的成活率在90%左右,这样我们卖出一头生猪就要赔上至少50块钱。”刘经理说。据刘经理介绍,目前这种亏损局面是从下半年才开始出现的。上半年生猪出栏价一直在每斤8元-8.5元的水平,这样算下来,平均一头生猪的利润超过百元。
零售销售240斤猪肉
销售:每斤猪肉12元,销售额2880元。
成本:每斤9.65元,进货成本2316元;运输成本200元;门店租金100元;水电费用50元,总成本为2666元。
两节期间日消费将突破1000头
两节期间,本市猪肉的价格走势将如何呢?本市韩家墅农贸批发市场市场部经理王宝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批发市场猪肉的日消费量约400 头,根据白条猪的不同品质,批发价格也略有不同,最高批发价格能够达到每斤10元,最低的批发价格也在9元以上。王经理表示,预计“两节”期间,本市白条猪的消费量将增加50%左右,单日最高消费量有望突破1000头,“由于生猪的货源充足,本市的猪肉价格不会出现太大波动,总体将维持稳定。” |
啊杰: 全程90%的成活率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