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倒水镇马水村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逐渐走上致富路,许多村民舍弃了外出打工的增收方式,改在家门口创业致富。 合作社带动村民养猪 7月31日上午,在合发养猪专业合作社里,倒水镇马水村村民莫传坚看着猪舍里的小猪挤成一堆,生机勃勃,不禁喜上眉梢。 2009年,莫传坚和村民合伙开办了合发养猪专业合作社,此后,合作社一直发展平稳。莫传坚表示,去年,合作社全年利润约60万元,“打算今年内扩建合作社,争取母猪存栏量达200头,生猪年出栏量达3000多头。”莫传坚信心满满地规划着合作社前景。 在合发养猪专业合作社带动下,马水村不少村民都在山里田间搭建起猪舍,合作发展养猪业。 特色种植孕育增收梦想 近日的一天,村民王品英一早就来到山头忙碌,她在承包的69亩山地里种下大片大果山楂。大果山楂果实比普通山楂大,有脆而不涩的特点,市场销路较广,为此,村民纷纷种植大果山楂。目前,马水村内的大果山楂种植面积已达到200多亩。 “靠山吃山”发展特色种植,也是马水村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马水村水田面积只有800多亩,而山林面积却有3万多亩,为此,村民们纷纷把增 收的希望放到了山上。村里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引进了一批市场前景好的农作物,并通过科学种植确保农作物品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生长周期短、收益快的苦草也是马水村村民积极扩种的一种农作物。目前,这种外形与薄荷相似的农作物在马水村的种植面积已达300多亩。据村 民周陆超介绍,种植苦草不仅有市场,而且回收期短,春季播种,秋季即可收成。苦草收成时,不仅有本地制药企业入村收购,玉林等地市的药厂也会“闻风前 来”。去年,苦草晒干后的收购价每公斤最高达34元,种植一季苦草收入过万元的村民不在少数。 马水村村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依靠特色种养,村民已经逐渐走上致富路。如今,马水村有村民1500多人,外出打工的村民不到200人,大家更愿意留在家门口寻找增收的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