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购部一定要提供各项原料资料种类、 数量(品质)、进厂时间、供应商、包装袋、单位重量如:麻袋、散装、集装箱等,运输如:卡车、船、火车等,或各种情况有所改变时,该另行通知各有关部门至少2~3天; 二、仓库管理员要按以下条件实行: 1、预备足够存放所进之原料面积,存放一堆或几堆也可,最好是在同一仓库内,如果此原料常用且数量多时应该存放在进料口近处,以便使用时方便搬运,节省工资; 2、存放场地: A、场地坚固或不下沉; B、必须扫清洁及干燥,无漏雨; C、无虫害、发霉、鼠类等危害,如果仓库是木库必须除白蚁、甲虫和蚂蚁; D、必须远离肥料、杀虫剂或化学物品等; E、必须远离易燃物,如汽油、木等; F、足够光线如仓库放透光板以便省电,同时要有灯光(防尘防爆灯具); G、存放地点应该有空间,空气流通,不闷热,不被太阳直照,不被雨淋。通风情况:每天要开门通风,包括周日、节假日和下雨前要关好。 3、准备报表及存货卡以便记录种类、数量、日期(收、使用和存仓)、供应商、地点等以便挂到堆放原料处,此存货卡也可能用各种颜色来表示同意使用、禁止使用、全用或配合用等; 4、准备干燥之垫板,清洁及稳固之垫板其高度10公分以上,铁钉及铁钉头不应浮上垫板以避免钩破袋子使原料损失,放置要有距离以便通风,用前应清除白蚁、甲虫及蚂蚁再使用; 垫板之好处: (1)可以整个垫板移动,使用方便,省时及降低成本; (2)原料品质变化速度减慢,主要是有通风,温度不累积,火灾发生率降低,存放时间延长; (3)如果用水来消防,水容易流过垫板,原料被水浸湿之机会减少。 一般仓库都划定成区同时有区号,容易存放跟踪,联系及省时及安排“先进先出”。 5、存放及原料看管: A、原料进厂前应取样至少10%,样品有不同时应分开及外观(物理性质),如鱼粉——肉细、虾壳多,颜色:灰或黄,脂肪:高或低,气味:香或臭,粗细度等。从进厂前检查品质可以知道100%卸货原料分开存放,如果场地不够时同一堆原料应以“╳”标示; B、原料之品质可能危险性高,如脂肪高、发热、太湿,此类原料应分开来特别看管,或保存让保险来看及估计损失,有时应该用照相机照相以保存证据。有关原料脂肪高或发热,一定要检测温度,收料时温度不应该超标准,如果非收超过标准之原料时,该特别处理:分开存放,1~2天至少检测两次(下班时和午夜),至原料正常为止,要有表格跟踪,同时要与温度及湿度相比,如仓库温度30℃,原料温度40℃,湿度76%,在温度检测时由40——39——37——35℃,如果希望原料温度快速下降,通风可以散热,但如果室温=40℃,原料42℃,湿度=58%,如此条件下不能说原料有危险性,就是用风扇来吹也很难降低其温度,一般此原料应堆放在仓库的过道上,但不可存放离门太远,应距仓门1米,以预防下雨,也不应该堆放得太大堆及过高,可能会阻碍通风。 C、各原料无论是麻袋、纸袋或塑料袋应整齐堆放在垫板上,不会倒下,离墙60~100cm,不可太高,如果要堆高时,距离屋顶最少1米: (1)空气流通好 (2)品质检测方便 (3)如果火灾发生可以从上面喷水,防止火势扩大,至少可以降低其严重性 (4)方便使用及迁移 (5)原料熏蒸容易 原料堆放不应太大堆,因为: (1)不可能检查原料内之品质 (2)空气不容易流通,尤其是中间,因为空气被阻 (3)温度容易累积到燃烧点,引发火灾造成损失 (4)内部原料品质下降成为细菌、霉菌、昆虫类或结块,湿及长霉或腐化 原料堆放过高会使: (1)易倒塌 (2)压力太重,尤其是鱼粉可能会产生自燃 (3)空气不易流通 (4)品质检查不易 (5)霉菌、细菌污染及结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