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饲料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①农药污染:近年来,有机氯、有机磷农药造成饲料污染并危害畜禽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到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这些物质中,除有机磷在田间分解较快外,大都在自然界稳定性较高,不易分解。如六六六、DTY,这两种农药虽于1987年就已停止生产,但由于它们的使用已有30年、DDT需4-30年才能分解消失,因而仍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②工业“三废”的污染:工业“三废”能从多渠道渗透到饲料中,常见的有:砷、铅、汞、镉、铬、3,4-苯、N-亚硝基化合物、氰化物、氟化物等。生产中Hg1,Cd10,As50,Pd30,Cr300(鸡),Mo500。若长期饲用受工业“三废”的饲料,其体内将富集大量的有害物质,引起致癌、致畸、致突变,并通过肉、蛋、奶等转移给人类,造成公害。 ③营养性矿物质添加剂带来的污染:Ca、P、Cu、Fe、Mn、I、Se、Co之间既互相协同又相互制约,它们的不足,过量或相互比例不平衡,均可造成畜禽生长发育不良或中毒。如饲料中的Ca、P比例不平衡或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畜禽软骨病或骨质疏松症,蛋壳质量下降;高Ca阻碍Zn的吸收;高Cu引起Fe、Zn缺乏,使仔猪生长减慢、发育不良、血红蛋白下降、甚至死亡;Se用量少,安全系数仅50倍左右,若超量添加就是一种剧毒物质;食盐既是畜禽的必需营养物质,又是调味剂,当添加过量或虽未过量,但因混合不匀,造成局部过量,雏鸡、小猪吃了都易中毒;长期饲喂未经胶氟处理的磷酸氢钙或过磷酸钙,会导致氟中毒,而氟中毒会干扰Ca、P的吸收。 5、饲料中非营养性添加剂带来的污染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抗生素、激素、抗氧化剂、防霉剂和镇静剂的使用对预防疾病、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长速度起着巨大的作用,但若不严格遵守使用原则,控制使用对象、安全用量及停药时间,就会使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肉、蛋、奶中残留,并通过畜禽的排泄物污染环境。 在配合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促进畜禽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预防畜禽疾病,增进动物的健康状况等,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Krjider指出抗生素添加剂可获得5-8倍的赢利。但是,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可使某些疾病原菌突变成抗生菌,引起抗药性问题。另外,还存在畜禽产品中药物残留问题,如链霉素降解作用很低,四环素的降解产物甚至比四环素具有更强的溶血或肝毒作用。砷制剂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短期内可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加速机体同化作用,促进蛋白质合成,改善皮营养,提高饲养效率,但是长期使用砷制剂将中枢神经系统失调,脑病和视神经萎缩的发病率升高。 饲料工业发达的国家都制定了抗生素等添加剂的用法用量规定。我国农业部于1989年元月颁布了《首批饲料药物添加剂品种及使用规定》,提出了可在配合饲料中添加的药物品种、畜禽对象、年龄上限、最高和最低用量、停止使用期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还规定了一些药物添加剂不能同时使用。因此,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添加剂,须严格按规定进行。 6、饲料加工过程产生的毒物及交叉污染 采用先进的炙加工设备、科学地控制好加工工艺参数,能破坏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提高饲料品质。但若工艺条件控制不当,饲料中复杂的添加物在粉碎、输送、混合、制粒、膨化等特殊的加工过程中,氨基酸、维生素等有机物会发生降解,矿物元素、维生素等有机物会发生降解,矿物元素之间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等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化合物,这一方面降低了饲料中有效成分的效价,另一方面又产生了有害物质引起污染。此外,饲料生产过程中的混杂污染也是影响饲料卫生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除了配方设计失误、配料不准确、错投、误投造成的混杂外,还表现在加工换批时的设备残留,尤其是混合机残留造成的污染。故在饲料加工尤其是在加药饲料生产过程中,需注意设备的清扫,避免输送及混合过程中的分级和残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