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无公害)饲料的概念 无公害饲料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就广义而言,无公害饲料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对动物无毒害;二是在动物产品中无有害残留,对人类健康无危害;三是动物排泄物对环境污染。同时符合这3个条件的,才是广义上的无公害饲料。据此,无公害饲料是指饲料中含有的物质、品种和数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不危害畜禽、不构成对环境的污染,进而不影响人体健康的饲料。就狭义而言,凡是对动物机体无毒害作用的饲料就是无公害饲料。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 1、饲料中虫害、螨害与鼠害 ①虫害:饲料在贮藏过程中常受到虫害的侵蚀,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或毒素的产生。常见的虫害有:玉米象、谷象、米象、大谷盗、锯谷盗等。它们不仅害饼,使其损失高达5-10%,而且还以粪便、结网、身体脱落的皮屑、怪味及携带微生物等多种途径污染饲料,有些昆虫还能分泌毒素,给畜禽带来危害。 ②螨害:在温度适宜、湿度较大的地区螨类对饲料的危害较大。因螨类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寄生,它的大量存在加剧了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能值降低、水分增加,导致饲料发热霉变、适口性差、动物的生长性能下降。 ③鼠害:鼠的危害不仅在于它们吃掉大量的饲料,而且会咬死雏禽、仔禽、仔猪,造成饲料的污染,对饲料厂包装物、电器设备及建筑物产生危害,引发动物和人类疾病的传播。 2、饲料中的微生物污染 ①霉菌:目前已发现可产生霉菌素的霉菌有100多种,其中能导致使人畜中毒的主要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等。霉菌可以通过适当的干燥或添加防霉剂进行控制,一旦霉菌素产生就很难去除。目前虽有一些物理、化学或生物法脱毒,但常因工序繁杂或费用较高均难以在生产中应用。 ②霉菌毒素:较常风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素、玉米赤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单端孢霉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毒性最强。 a、黄曲霉毒素: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有玉米、棉籽、花生及其饼粕。动物摄食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均表现出很强的细胞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其中以雏鸭最为敏感,其次为仔猪、雏鸡、种猪、种鸡等。黄曲霉毒素属肝脏毒素,以引起动物的急性肝炎、肝细胞瘤有肝癌、血凝不良、机体免疫机能下降为主要特征。对于成年动物,是耐受性较强些,但仍会抑制生长、降低饲料利用畜、导致毒素在畜禽产品中残留。 b、玉米赤霉烯酮:易受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主要有:玉米、小麦、大麦、高粱、燕寿等。它主要由镰刀菌产生,可引起畜禽发生雌性激素亢进,猪最为敏感,可使母猪阴道红肿、发情延迟或发情,影响公猪的精子开成和性欲。 c、单端孢霉菌素:T-2毒素和呕吐毒素等单端孢霉菌素存在于玉米、小麦、大麦、黑麦及燕麦中。主要由在线镰孢霉产生。该类毒素的靶器官是肝和肾,属于组织刺激因了和致炎物质直接损伤皮肤和粘膜。主要影响畜禽采食、使其生长减慢、呕吐、血痢、严重的皮炎、出血、饲料利用率降低。 d、沙门氏菌:是细菌中危害最大的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为有鞭毛的杆状细菌。易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饲料为鱼粉、肉骨粉、羽毛粉等。在我国对畜禽威胁较大的沙门氏菌病为猪霍乱、牛肠炎、鸡白痢等。 3、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有:蛋白酶抑制因子、碳水化合物抑制因子、矿物元素生物有效性掏因子、颉抗维生素作用因子、刺激动物免疫系统作用因子等。它们的存在干扰了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吸收利用。常用饲料中含有的抗营养因子及其副作用见表1. 常用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副作用 表1 饲料 抗营养因子 副作用豆饼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血 降低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活性、;增加胰酶分泌、使 细胞凝集素、抗蛋白 胰腺肥大(鸡)肠壁损伤、增加内源蛋白分泌损伤、影 响生长、死亡花生饼 黄曲霉毒素、抗胰蛋折 酶 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生长、导致畜禽慢性中毒棉籽饼 游离棉酚、环丙烯脂肪酸 影响赖氨酸及矿物元素的有效性、改变鸡卵黄膜的通透性, 导致蛋白变红、变褐、产蛋畜下降菜籽饼 噁唑烷硫酮瘀、异硫氰酸酯 影响碘利用、适口性和生长速度、引起甲状腺肿大和损伤; 酯单宁、腈 刺激粘膜,导致下痢芝麻饼 植酸、草酸 干扰矿物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形成蛋白复合物羽扇豆 生物碱 影响口性、生长麦类及其加 阿拉伯木聚糖,B-葡聚 排水状和粘稠粪便,阻碍养分和消化酶扩散,随低饲料工副产物 糖及其它非纤维素多糖 能值、影响脂肪和氨基酸的消化率。导致生长速度和 饲料转化率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