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县新沟镇永固村的情况也差不多。据该村永鑫养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敏介绍,共有290余户人家的永固村现有养猪专业户40余户,其中规模最大的为村民邓少华投资300多万元建设的恒发养殖有限公司,现有存栏母猪350余头,年出栏商品猪6000头以上。 “2010年,邓(少华)的猪场染上疫病后,几乎全军覆没。去年补栏后,今年上半年已经出栏商品猪2000多头,预计全年出栏将达到6200余头,高于去年水平。受今年好行情影响,其他养殖户的养殖规模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陈敏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湖北省畜牧兽医局提供给本报记者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省畜牧业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其中,生猪出栏1958万头,同比增长5.26%;牛出栏80万头,同比增长2.58%;羊出栏265万只,同比增长3.61%;家禽出笼23400万只,同比增长15.19%;猪牛羊禽肉产量209.4万吨,同比增长4.71%.此外,据该局对全省65个规模饲养场(户)的监测,能繁母猪存栏8.01万头、生猪存栏65.8万头,环比分别增长1.38%和5.90%. “全省生猪市场供销两旺,各地养殖者填槽补栏积极性高,没有出现生猪存栏和出栏减少情况。”湖北省畜牧兽医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处处长施秋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规模化养殖场存在假养现象 不过,与这些实实在在以养猪为业的养殖企业和养猪户不同,一些冲着国家支持生猪产业政策而来的规模化养猪场,则普遍存在假养现象。 湖北省仙桃市宏盛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面积120.02亩、年出栏两万头生猪(其中种猪7000头)的标准化猪场,由湖北裕波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与仙桃市畜牧兽医局共同出资成立。 8月5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到达该养殖场时,正碰上仙桃市畜牧兽医局局长一行在该场安排8月8日农业部官员来场检查事宜。据该养殖场场长黄海清介绍,宏盛猪场建于2009年,现有能繁母猪1200余头,公猪30头,育肥猪2000余头,建成至今,没有满过栏。 据当地一位从事饲料业务的人士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在仙桃,号称万头规模的猪场共有16家,真正能出栏5000头商品猪的猪场估计一家也没有。 “那个猪场(仙桃市宏盛牧业)还算好的,毕竟老板是本地人,也有经济实力。离我们村不远,有一家招商过来的所谓万头猪场,实际上从来没有超过500头,上面来检查时,都是从其他猪场调猪应急充数。”同日,在监利县新沟镇永固村永鑫养猪专业合作社,谈起当前养猪业现状时,该社副理事长、恒发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少华对本报记者说。 据邓少华介绍,近年来,国家为了支持生猪生产,先后出台实施了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能繁母猪保险政策、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场扶持政策、生猪良种补贴政策、生猪强制免疫政策,以及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虽然在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生猪供应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给生猪市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邓少华告诉记者,一些与养殖业相关或不相关的大型企业,利用其强大的品牌优势,到处跑马圈地,实际上并没有实实在在地去养猪,严重影响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