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补库高压 收储不利迫使政府采取行政管制手段。 国家玉米储备的情况也被认为是左右玉米进口的关键因素之一。 未具名的受访人士介绍,根据坊间传言,国家临时储备玉米已经消耗殆尽。 美国谷物协会主席Terry Vinduska在近期一份报告中称,该协会得到的估计数据显示,中国玉米库存量缺口在1000万-1500万吨。 事实上,从2009年7月开始,国家储备玉米的抛售就几乎没有中断,持续的抛售使得去年6月左右,国家动用中央储备玉米入市。这也使得市场普遍推测国家储备玉米尤其是临时储备玉米存在较大的补充库存压力。 根据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第一批国家临时储备玉米的收储计划,将在3月底之前完成1100万吨左右的收储,其中900万吨将在玉米主要产区的东北三省完成。东方艾格玉米分析师郭会勇分析,考虑到政府调控通胀的大环境,预计这一年度的国家临时储备玉米的收储量将大于3600万吨。 只是要完成这一玉米补库并不容易。郭会勇介绍,农民们对国储的报价不满意,且对玉米的后市看涨。 前述吉林贸易玉米贸易商也透露,国储收粮不顺在于价格,“加工企业和贸易商的报价经常比国储价格高50-80元/吨,且对玉米品质的要求要更宽松一些。” 这一收储不利的局面迫使政府采取行政管制手段。为避免市场企业与中储粮争粮,1月中下旬,政府叫停了中粮集团等“国字头”旗下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的玉米收购,并要求吉林省内主要的深加工企业停收玉米。中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不少聚集在吉林。 而这两日,市场上再度传出黑龙江粮食局也下发了通知,要求省内深加工企业和有收购资质的70余家贸易商们暂停收购玉米,截止时间到4月15日。 前述未具名分析人士说,可以料见,为保国储收购的顺畅,国内玉米等主产区将更严格地审核企业的收购资格,核定企业用量,打击囤积,且不排除玉米限购令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他说,在国储补充库存的压力推动下,玉米进口的重新启动可能会在今年中期,以中粮集团为代表的国营企业手中握有60%的玉米进口配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