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粮上市之后,中国的玉米进口几乎完全停滞。 南方数家玉米进口商透露,去年从美国进口了数万吨玉米后,去年9月底以来,公司的玉米进口已经完全暂停。 “这种状况可能很难长久持续,”熟知情况的一位分析人士提示,在玉米的国家临时储备已经耗尽的情况下,国家补充玉米库存的压力正在加剧。 市场消息指,为避免企业与中储粮争粮,1月末吉林的玉米“限购令”之外,黑龙江粮食局也叫停了省内深加工企业和有收购资质的70多家贸易商的玉米收购。 前述人士说,在调控通胀的大背景下,政府必须设法保障自己手中拥有足够的资源,才能保证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玉米进口背后的逻辑 玉米进口的增加成为必然。 深圳一家玉米进口商介绍,根据当前美国玉米的报价,加上关税和海运费后,到达南方港口的价格已达2700元人民币/吨,而从北方采购玉米到厂价在2300元/吨上下,“进口玉米每吨贵了差不多400多元钱,进口已经无利可图。” 据他了解,目前可能仅有中粮集团等大公司手中还有部分远期合约未执行完。 实际上,从去年主要粮食出口国俄罗斯旱灾之后,美国玉米的价格就开始逐渐上涨,去年9月至今,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期货价格上涨超过80%。 玉米进口停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供求矛盾的缓和。吉林省一家玉米贸易商估计,重新启动玉米进口估计会在6月-9月期间,届时国内供应可能偏紧,不过也要根据国内国际市场的价格情况再做判断。 根据海关的数据,2010年中国进口玉米157万吨,比上年8.4万吨的进口量增长了若干倍。即便开局不佳,但这一进口量想在今年维持也并非难事。 中华粮网玉米分析师张智先分析,预计中国今年的玉米进口会大致与去年持平,这一估算基于国内玉米供求仍将处于紧平衡的判断,紧平衡意味着今年的玉米供应仍会阶段性、区域性地供应紧张。 郑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玉米研究员邱烈金分析,中国未来玉米的增产能力有限,但消费量尤其是工业消费量的增长会远超过玉米产量的增长,当前中国玉米的供求格局已经从过去的宽松过渡到紧平衡,更长时间后,供求将进一步过渡到紧张状态,这种背景下,玉米进口的增加成为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