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了解使用的原料剂型 例如同样是VA,剂型有交联和非交联的剂型,有50万单位和100万单位的剂型,有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的剂型,不同的商品剂型,其成本、可操作性、稳定性、生物学利用率等诸多指标上均有显着差异。水产饲料行业对剂型关注得最多的是维生素C(VC),VC有包膜VC,酯化VC。虽然包膜VC和酯化 VC的检测方法不一样,可以检测预混料是否使用的是酯化VC或者包膜VC,但即使同样是包膜VC,包膜工艺的差异也会导致产品价格和细节上的差异。即使同样是酯化VC,单聚磷酸酯和多聚磷酸酯的含量的差异也会影响最终的生物学利用率(见图4)。 除了VC之外,在水产饲料中还需要注意的剂型有K3。市场上常见的K3有MSB剂型和MNB剂型,其中MNB剂型价格约高出MSB剂型一倍,但是含量还比MSB剂型更低,差异就在于MNB在水产饲料的制粒条件下有 80%左右的保留率,而MSB剂型只有33%左右的保留率。但是在预混料中使用MSB或者MNB是无法检测的,因为在检测K3指标时会统一将所有剂型的 K3转变为甲萘醌检测。这对于水产饲料厂来说就面临一定的风险,即使对K3的含量和剂型有疑议,但是也很难有确着的检测证据,因为预混料中的K3没有经过高温。 除了在水产饲料中需要特别注意的VC和K3以外,不同剂型对其分散性有显着影响的还有维生素B2和叶酸等原料。B2和叶酸均有静电吸附,所以有喷雾干燥(SD)剂型和普通剂型,不仅含量不一样,而且在生产的可操作性方面有非常大的差异,因为使用普通剂型导致的静电吸附很容易使得原料吸附在混合机的桨叶和内壁上,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混合均匀性和最终的成品含量(见图5)。 5、了解生产过程 预混料的生产流程其实并不复杂,除了在原料的预处理和投料顺序的技术以外,更多是通过保证原料的品质、称量的准确、混合的均匀来保证产品的质量。但是预混料品质的保证更多的不是靠所谓的人的“素质”和“自觉性”,而是应该依靠严格的品控和生产流程,通过系统流程来降低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帝斯曼营养产品部在原料进仓时依靠先进的仪器和检测技术来保证原料的品质,通过SAP和PCS系统,以可追溯的条形码系统为基础,全程使用电脑控制系统来完成设计配方和投料配方的转换,防止交叉污染,通过条形码来自动判断投料的原料是否正确,自动感应技术来判断投料量是否正常。正如一位行业资深人士所说,品质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只有把好原料关,依靠严格的生产流程和制度,才能减少产品品质的风险,给客户带来优质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