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民族饲料工业面临着国外饲料企业和国内养殖业相对不景气的双重挑战,如何在竞争激烈、对手如林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保持相当的市场份额?除了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完善全方位服务体系外。加强对成本的控制是你制胜的三件法宝之一。 饲料的加工成本与企业的生产规模、原料的采购与储运、生产加工费用、用工情况及生产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企业的投资规模 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设备工程、土建、土地、办公设施、煤、水、电、设计勘探等费用。这些一次性的投资,必须在规定的年限内收回。因此固定资产折旧,返回货款本金及利息,并分摊进入饲料成本是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项目可行性研究时,首先就要做好市场调查分析,确立饲料产品质量与价格的定位,研究现有市场容量及潜在客户群,探讨未来饲料及饲养的发展趋势。进而确立饲料企业生产规模的大小、工艺及设备的选型、辅助设施的配套等。在满足市场的需要的前提下,使这些固定费用摊入到每吨饲料产品中最低,投入产出比最优。 二、原料的采购与储运 原料成本是构成饲料成本的主体。把握好市场时机,适时、适量地有采购回合格的原料,是降低饲料可变成本的关键。它是饲料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保证。因此,我们要根据饲料原料生产特有的季节性与养殖业生产的周期性,把握好国内国际原料市场价格变化的规律,捕捉大量的相关信息,即时分析,有效处理。 建立稳定可靠的原料供应商,尽量让产供销直接见面,批量购买,以减少采购费用。根据生产状况确定原料的合理库存,用较少的流动资金,来保证饲料的正常生产。 严格执行原料质量企业内控标准,控制好水份与含杂量。将单位蛋白价与单位能量价应作为衡量饲料原料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来参与原料竟价。 三、加工过程的控制 1、电耗 加工1吨粉状配合饲料的电耗通常为11千瓦/小时,颗粒料通常为28千瓦/小时。由于工艺设备水平,管理水平的差异,不同的饲料企业在生产同样的饲料,其电耗存在较大差异,致使生产每吨饲料电费成本相差10元以上。因此在饲料加工过程中要避免跑空车,大马拉小车,生产工艺前后不连贯等情况的发生。尽量使设备运行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并连续均衡生产。 合理安排生产时间,错开高峰用电,尽可能地使用谷电。因为谷电价格为正常电价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装机容量大的饲料厂,配电室一定要配备足够的电容补偿器,减少无功损耗,使功率因素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