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意配方的失真 一个好的成品饲料由好多因素决定,其中包括:好的饲料配方、好的原料和好的加工工艺等等。一个优秀的配方并不难做,但是由于原料的实际品质、实际加工等因素造成了产品不能如实反映配方的品质。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①原料营养成分的变异,变异原因是因为即使同一种原料,由于产地、环境、收获时机、加工、贮运方式、水分、霉变程度等的不同,其营养成份会有很大差异。所以品控部门一定要给配方师提供各种原料的准确营养成分的数据。不要就认为豆粕的蛋白就一定是43%或者就是46%,也有可能是44%或者是40%。还有就是玉米,一般来讲东北玉米蛋白比较低,河南河北玉米蛋白比较高。不要认为玉米是能量饲料它的蛋白就不需要测,因为玉米在饲料配方中用的比例很大,如果蛋白低一个或者高一个百分点,将会对配方中营养成分和配方中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假如玉米实际蛋白是8%,在配方计算时候把蛋白当成是8.7%,这样的配方做出来必定是蛋白水平达不到动物实际的营养需要。反之,假如玉米的实际蛋白是8.7,在配方计算的时候当成8.0,这样的配方不但浪费蛋白原料,还在无形中提高了配方成本。②饲料加工过程各种因素的影响。因为好多配方师都是纯粹的动物营养出身,对饲料加工方面考虑的比较少,只考虑把配方做出来,不怎么考虑由于加工方面对配方造成的影响。由于饲料加工造成配方失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粉碎粒度、混合均匀度、配料精度等各方面的影响。因为各种动物对对饲料的粒度有不同的要求,只有粒度达到了,动物才能达到最佳的消化率。还有就是混合均匀度的问题,尤其是预混料的均匀度,如果混合不均的话,有可能动物就会出现微量元素不足更有可能出现中毒的严重现象。尤其是某些药物添加剂,比如马杜霉素,正常剂量5ppm,但是超过6ppm的话旧会引起鸡的中毒,因此更需要注意混匀度和配料精度的影响,大用量的用大秤,小用量用小秤,必要的情况下采用逐级稀释,这样才能保证药物添加剂混合均匀。饲料加工过程也会对营养成分有影响,有的配方师说加工过程中会原料有损失,会引起配方的实际营养含量低于配方的实际含量,所以在设计配方的时候会增加一个安全系数。但是有些配方师在做配方中会降低一些标准,因为饲料加工中会原料中的水分会损失,结果会引起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高于配方中营养成份。这两种做法各有各的合理性,但是本人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饲料做出来之后拿到化验室去检查一下营养成分,看看配方是否失真。 3 采用科学的方法配制饲料 随着动物营养学的不断进展,新的日粮技术日益成熟。这些技术包括:低蛋白日粮、净能在单胃动物上的应用、用可消化氨基酸、蛋白配制日粮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但降低了配方成本,降低了氮的排出量,还使配方中的营养成分更加接近动物的营养需要。尤其是低蛋白日粮技术在猪料中的应用已经很成熟了。猪饲料现在蛋白水平可以降低3-4%而能取得和高蛋白日粮一样的生长性能,但是降低蛋白的同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㈠低蛋白日粮的能量和赖氨酸水平必须和高蛋白日粮水平保持一致;㈡采用氨基酸平衡模式配制日粮;㈢日粮添加单体氨基酸;㈣杂粕型日粮的必需氨基酸水平,应以氨基酸回肠真消化率(猪)或氨基酸真消化率(鸡)进行校正。但是对于肉鸡饲料来说,想降低1-2%点都比较困难,原因是苏氨酸是肉鸡的第三限制性氨基酸不能进入饲料配方。但是也有实验表明,使肉中鸡日粮中蛋白降低7%(日粮中添加谷胺酰氨),肉鸡的生长性能未出现明显下降。所以低蛋白肉鸡日粮应该是未来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一旦成功,其经济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