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54|回复: 0

[养猪经理人] 前沿技术|仔猪初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3 10: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养猪职业经理人
微信ID:YZZYJLR2016


导读

  “新生仔猪6h保护理论”是在充分了解仔猪生产现状及仔猪生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护理方法,并依据科学的理论解决了以往仔猪护理操作上的一些误区及争议,更有利于提高仔猪活力,降低断奶前仔猪死亡率。

1 当前新生仔猪生产现状

  目前国内母猪年平均产仔数大多能达到22头以上,但母猪年断奶仔猪数(PSY)却只有17头,与欧美很多地区存在着巨大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断奶前新生仔猪死亡率高。

  据研究报道,国内断奶前新生仔猪死亡数约占总产仔数的20%以上,85%以上的断奶前死亡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后的1-3d内,特别是新生仔猪的死亡,几乎70%以上的仔猪死亡都是在新生的最初几天发生,如冻死、饿死、压死等。


2.新生仔猪的生理特点


3.现行仔猪管理的一些误区

  仔猪在出生后1-3d内死亡率如此之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新生仔猪的保护不够,以及护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现场管理最常见的错误是仔猪出生后立即从母猪体内用力扯断脐带,捋回脐带血;未擦干仔猪体表液体,未及时保温,过早撤换保温设施,以及在夏季不进行保温;仔猪未吃到初乳,就直接进行剪牙、断尾;过长时间没让小猪吃到初乳以及没有吸到足够的初乳。

4.新生仔猪六小时保护理论

  基于以上仔猪的生产现状、生理特点以及实际生产中新生仔猪的保护误区,PSY研究院提出“新生仔猪6h保护理论”——“新生仔猪6小时内温度达到33℃;新生仔猪6小时内不给予任何伤口;新生仔猪6小时内吃够300g左右的初乳”。



  第一,现代基因型母猪的生产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如产仔数、瘦肉率、生长速度等,但也承受了更大的营养和体力压力,体质不断减弱。目前普遍饲养的长白、大白、大约克夏等国外引进瘦肉型品种母猪容易发生滞产,产程通常长达6~8h,仔猪在出生前或多或少因脐带断裂过早、被过度挤压、代谢损伤(生理性酸中毒)等原因引起仔猪在子宫内缺氧,CO2和乳酸水平持续上升,血液pH值下降,可诱发肠蠕动和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胎粪排到羊水中,同时仔猪缺氧提前发生呼吸而吸入羊水或胎粪发生呼吸障碍,出生后普遍皮肤苍白、活力较差。因此,在仔猪出生落地时,首先应保持脐带连着立即用干毛巾擦净口鼻腔黏液,帮助其恢复自主呼吸,让新生仔猪不处于一个缺氧状态。

  与此同时,新生仔猪的体温调节中枢机能并不完善,皮下脂肪少,被毛稀少,并且提供热能的体脂和糖原储备不足,抗寒能力极差。出生后由子宫内环境转变到外环境,由恒温转向变温,仔猪极易受寒而腹泻;新生仔猪出生后应立即擦干仔猪全身粘液,尽可能避免因体表水分蒸发而损失过多的热量。并保持最初保温温度在33-35度,防止新生小猪体温过低和活力较弱的问题。同时不管是在冬天还是夏天,在南方还是在北方,在仔猪初生阶段都要有完善的保温设施,否则在当前的昼夜温差极大的情况下,仔猪就会频频出现冻死或拉稀现象。

  第三,由于胎盘结构的特殊性,仔猪不能获得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而新生仔猪的主动免疫在3-5周才逐渐发育成熟,如黏膜免疫系统产生白细胞介素和对分裂原反应的功能在出生后3周才逐渐成熟,8周龄开始所有免疫指标达到成年值。主动免疫中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先天的,其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是防止细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占血液中淋巴细胞的50%,仔猪出生时已有嗜中性粒细胞,但趋化反应性低,吞噬功能不明显,杀菌能力较弱。加之当前很多猪场在母猪分娩时产床和母猪后躯都未经过擦洗和消毒干净,猪场环境卫生较差,病原十分复杂。在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既未获得母源抗体的被动保护,自身主动免疫系统又未发育成熟,仔猪的免疫力几乎为零,所以这段时间是最容易被感染的阶段。



  Coalson和Leoce报道,新生仔猪在出生后1h内只要吃到40-60g富含免疫球蛋白的初乳,就能够获得足够的被动免疫。除参与肠道粘膜免疫的抗体SIgA可从外源途径获取外,其余母源抗体必须从初乳中获得,因此母乳中抗体水平直接影响仔猪的免疫能力,但在目前的养殖条件下,不仅是复杂致病性强,同时要想减少应激而进行的剪牙断尾等工作对小猪的免疫力要求也不断提高,母猪奶水中的母源抗体水平也不能得到足够保障,只吃一个小时的初乳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小猪健康保护的需要了。

  因此,尽快地让新生仔猪快速获得足够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就成为小猪健康管理的重中之重,我们进行的日常操作,如剪牙、断尾、去势等会给仔猪带来巨大的应激,没有吃到初乳的小猪并不具有免疫力,同时操作留下的伤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仔猪被感染的风险。对小猪的健康来讲无疑就是雪上加霜;所以现场管理正确的做法是:在仔猪保温干燥后,尽快让小猪吃到初乳,特别是最初6个小时内的初乳(母源抗体在最初的6h内是含量最高60-100mg/ml)。


  对于仔猪必要的护理工作,如剪牙、断尾、去势等,一定要在吃足6个小时的初乳后进行,如果吃初乳太迟,仔猪就得不到足够的初乳,同时也得不到较好的保护,小猪的问题就会大大增加。让小猪尽快吃到初乳,可以防止新生小猪免疫空白期过长而造成感染。目前一些猪场采用的只吃一次初乳的做法是不能完全保护好仔猪的健康的,一方面,母乳中的抗体不能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当前的养殖环境十分恶劣,仅仅一次初乳50g左右已经不能完全保护好新生仔猪不受到外界多而复杂的病原的侵袭。


5.正确理解初乳的重要作用

1、提供能量,恢复体温

  母猪初乳的能量水平显著高于常乳。初生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所以仔猪出生后,通过初乳摄入足够的能量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生的弱小仔猪,由于其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大,散发的热量相对较多,如果不能及时吮吸到足够的初乳,则体温下降,着凉腹泻,甚至死亡。

2、促进免疫系统发育

  初生仔猪生长速度非常快,在出生后3天,其体重成倍增加。如果初生仔猪早期初乳摄入量不足而致营养不良,很可能会损害其免疫系统。另外,随着乳猪出生后,一些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进入胃肠,并迅速繁殖,若乳猪不能很快吃上初乳,初乳中抗体不能抑制上述细菌繁殖,乳猪就可能发病,特别是拉稀。

3、初乳是初生仔猪获得被动免疫的唯一途径

– 由于猪胎盘的特殊构造,母猪血液中的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蛋白,无法通过胎盘传入仔猪体内。所以仔猪出生后不具备先天免疫能力。

– 由于仔猪自身的抗体要在出生10天后才会产生,所以在此之前依靠母乳的被动免疫方式是极为重要的。研究表明,猪初乳蛋白质含量显著地高于常乳,而且其中60%~70%是免疫球蛋白。此外,初乳中还含有免疫活性细胞和非抗体保护蛋白等。



4、促进新生仔猪的胃肠道上皮粘膜发育。

  初乳中所富含的生长因子(IGF-I, TGF-β)与激素(胰岛素等)会刺激胃肠道上皮粘膜在出生后2周内,特别是前24小时内快速发育成熟,使新生仔猪肠粘膜的营养吸收能力增加100倍以上。

6.初乳不同的摄取方式


自由摄取初乳的注意事项:

第一:分批摄入初乳。将新生仔猪中个体较大的仔猪放置到另外一个猪栏或保温箱中约1.5小时,以允许个体弱小的仔猪先摄食初乳,减少来自强壮仔猪的竞争压力。

第二:帮助仔猪摄入初乳。帮助弱小仔猪寻找乳头,并观察仔猪是否能够正常哺乳。

人工统一供给方式见下面几张图片:



  新生仔猪6h保护理论是在充分了解仔猪生产现状及仔猪生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护理方法,并依据科学的理论解决了以往仔猪护理操作上的一些误区及争议,更有利于提高仔猪活力,降低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对提高猪场生产成绩及经济效益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戴建华 刘自逵 李想  PSY应用研究院,本平台作了相应改动)



感谢作者对此文的付出,畜牧人网站已获授权转载,若需转载的朋友,请联系作者!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4-27 06:5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