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00|回复: 0

[鱼病鱼药] 黑鱼肝胆疾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7 15: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黑鱼的养殖中后期,由于气温变化、水质恶化,自身抵抗力下降等原因,经常爆发肝胆疾病,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黑鱼的肝胆疾病体外表现为出血症状,最典型的特征是肝胆肿大和变色。正常生理状况下,肝脏中脂肪含量为4%~5%,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后脂肪含量将超过5%,甚至达到30%~40%。黑鱼发病初期,鱼体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仅表现食欲不振、游动无力等。初期每天零星死4-5尾/1万尾鱼,此时若能及时用药病情易控制,也可避免后期大量死鱼。随着病情发展,鱼体色发黑,且有浮肿感,游动不规则,失去平衡或静躺于水体中,反应迟滞,呼吸困难。解剖肝脏明显肿大,比正常肝脏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黄红白色斑块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1~2倍,胆汁颜色变成深绿色或墨绿色。


    当黑鱼发生肝胆疾病时:会降低黑鱼的抗应激能力,因为肝脏功能发生障碍使鱼的血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等失活会造成鱼血管破裂时血液难以凝固,一旦受到应激性刺激(如拉网、运输、水温突变、水质不良等)将发生应激性出血综合症,甚至大量死亡;使黑鱼的营养代谢失调,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吸收,影响黑鱼生长,造成饵料系数增大;使黑鱼的免疫系统紊乱,造成黑鱼的抗病能力下降,更容易爆发大规模的传染性鱼病如出血病、烂鳃和肠炎等。

    黑鱼肝胆疾病的防治措施:

    (1)科学投喂,选用营养丰富全面、品质优良的饲料投喂,切忌过量投喂,防止杂鱼变质和饲料受潮发霉变质。

    (2)合理密养搞好水质调控,黑鱼放养密度应根据鱼池水深、底质条件、水源和饲料供应、养殖水平来确定,以免水质环境影响黑鱼的健康生长。

    (3)日常防治,正确用药。黑鱼的肝胆疾病重在预防,因病情发展到停食后,就很难治疗和治愈,必须早预防、早治疗。在用药时不要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生素等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不能盲目用溴氯菊酯、敌百虫、硫酸铜等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鱼药,要尽量弄清病原、对症治疗、消除病因。

    (4)合理添加保肝类产品胆汁酸。不论哪种原因引起的黑鱼的肝胆疾病,胆汁酸的添加是必不可少的。作为脊椎动物肝脏分泌的一种内源性消化液,胆汁酸可以促进肝脏内的脂肪代谢,促进脂质分解,抑制脂质合成,从而降低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预防和治疗鱼类的脂肪性肝病;同时,胆汁酸可结合或分解肠道内的内毒素,促进机体的排毒解毒,防止内毒素对肠道、肝脏乃至整个鱼体的危害,从而可以预防和治疗鱼类的药物性肝病和感染性肝病。

    文章来源于山东龙昌动保官方网站。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5 00:1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