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91|回复: 0

优质黄鸡的科学饲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0 11: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优质黄鸡的科学饲养
一、品种的选择
1.商品肉鸡
我国有多个地方肉用(或肉蛋兼用)黄鸡品种,以及后又经过选育的三黄鸡品种和部分引进的肉用三黄鸡品种及配套品系。
1、 地方品种
如南方的惠阳胡须鸡、清远麻鸡、杏花鸡、和田鸡等,北方地区有北京油鸡、固始鸡等。这类就是通常所说的土鸡,但这些土种黄鸡生长缓慢、就巢性强,繁殖力低,饲养效益低,不适于集约化饲养。
2、 培育黄羽肉鸡
 这些指的是在原有地方品种的基础上,有经过选育而培育出的黄羽肉鸡。新培育出的优质肉鸡新品系,综合了进口肉鸡和我国地方鸡种的优点,不仅保持了地方鸡种肉质风味,同时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比地方鸡种有了明显的提高,具有了相当的市场竞争力。现大规模饲养的肉鸡多为这一类。如:新浦东鸡、海红黄鸡、长沙黄鸡、石歧杂鸡。近年在原培育品种的基础上,又选育出含dw基因的矮脚黄羽肉鸡,其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好饲养、省料等特性。体重和胫长均比同类正常型肉鸡小三分之一。
3、 引进品种
 引进的品种有英国的红考尼什、荷兰的黄羽海佩科、澳大利亚的狄高肉鸡等。这些品种在全国都有一定的饲养量,但其肉品质不如我国地方品质鸡。
在肉鸡市场上,一般是根据生长速度将黄鸡肉鸡划分成快大型黄鸡、中速型黄鸡和土鸡三种类型。
(1)快大型黄鸡:生长速度快、饲养期短、饲料报酬高、体型大、产肉性能好,售价中等,一般公鸡50~60日龄上市,体重达1.5~1.6公斤,料肉比2.2~2.4;母鸡65~70日龄上市,体重1.4~1.6公斤,料肉比2.4~2.6。
(2)中速型黄鸡:这类肉鸡生长速度较快大型黄鸡稍慢,饲养期稍长,鸡脚较细,肉味较浓,其售价比快大型黄鸡高,但近几年因其价格逐渐与快大型黄鸡待平而使饲养的效益有所下降。一般公鸡60~65日龄出栏上市,体重1.4~1.5公斤,料肉比2.3~2.5;母鸡85~90天出栏,体重1.5-1.6公斤,料肉比2.8~3。
(3)土鸡:这类肉鸡生长慢、饲料报酬较低、体型小而紧凑,性成熟早、体内脂肪沉积分布均匀、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售价高。其中以广东优良的地方鸡种三黄胡须鸡、清远麻鸡、杏花鸡等的售价最高,一般每公斤母鸡体重售价达23~30元,但这类鸡因其种鸡繁殖性能差,鸡苗成本高,很难进行批量生产。目前市场上较受欢迎的土鸡一般公鸡在60~70天上市,体重1.3-1.4公斤,料肉比2.5~2.7;母鸡90-100天上市,体重1.2-1.3公斤,料肉比3.2~3.5。
饲养方式
 地方品种黄羽肉鸡长期以来以农户散养为主,饲养水平和生产效益较低。随着育种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生产的不断发展,黄羽肉鸡种鸡饲养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黄羽肉鸡同时适合各种方式进行饲养,以笼养方式饲养效益最好。我国南方对优质肉鸡需要两大,但由于气候炎热、潮湿,种鸡产蛋率比北方低40%左右,种鸡饲养效益低,而北方地区气候温和、干燥,加之饲料资源丰富,因而在多年前形成了所谓"北繁南养"的格局。
 目前饲养黄羽肉鸡一般采用"地面平养加垫料的方式。三黄鸡宜采用"全进全出制"。 采用"全进全出制"比连续饲养生产的肉用仔鸡增重快,耗料少,死亡率低,既有利于防疫,也便于管理。具体的做法为在饲养开始时,整批进同一日龄的仔鸡,并饲养在同一栋鸡舍内,直到上市日龄一次出栏。间歇1~2周后又开始下一个生产周期。在间歇期内,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切断循环感染的途径,然后在进下一批鸡。
二、肉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按照肉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及饲养管理特点,可将肉鸡分为3个时期:育雏期(0~4或6周龄),生长期(5或7周龄至8或11周龄)和育肥期(9或12周龄至上市)。这3个时期分别采用黄鸡小鸡料、中鸡料和槽鸡料。下面介绍肉鸡饲养管理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1)育雏前的准备及雏鸡的选择:进雏前1周,应对育雏舍和一切育雏设备包括食槽、饮水器、保温器等进行彻底消毒,在进雏前12~24小时启动加温设备,使鸡背高处温度达32~34℃、室温达24~26℃。选择雏鸡时,要求雏鸡健壮、活泼、大小一致,羽色为黄色或黄麻色,雏鸡的腹部应柔软、脐部愈合良好,无出血痕迹或呈黑色、棕色。
(2)育雏温度、湿度及通风换气:育雏温度以雏鸡背部高处温度为准,随着雏鸡的逐渐长大,育雏温度逐渐下降,一般第一周鸡背高处温度34~36℃、室温24~26℃,以后每周降低1~2℃,具体室温要根据气温、鸡舍种类和雏鸡的健康情况加以调整。育雏温度合适,则雏鸡食欲好、饮水有度,白天活泼好动,晚上安静无尖叫声,雏鸡均匀散布,伸长脖子,头贴地或头伸向翅膀安睡;温度偏低时,鸡群密集打堆,食欲差,不愿走动,常可听到雏鸡发出尖叫声;温度偏高时,雏鸡张口呼吸,饮水增加,并远离热源。育雏室的相对湿度在第一周内保持在65%~70%为宜,第二周降为55%~65%。随着雏鸡的生长、室内温度的下降,鸡的采食、饮水和排粪量的增加,要注意降低湿度以防止粪便污染及病原菌的繁殖,同时要注意打开育雏室的窗户,加强通风换气。
(3)饲养密度及料、水槽位置:饲养密度依饲养的方式不同而异,一般平养每平方米饲养15~20只,笼养每平方米饲养45~55只。育雏期间每只鸡所需的吃料位置为4~6厘米,饮水位置为1.2~1.6厘米,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现场的情况而有所增减。每个桶式喂料器可喂20~30只鸡,每个饮水器可喂100~150只鸡。
选雏:雏鸡必须来自健康高产的种鸡。初生雏平均体重在35克以上,具有"三黄"特征,即黄羽、黄喙、黄脚。头大,脖短,腿粗,大小均匀。被毛应新鲜,有光泽,肢体端正,精神活泼,腹大小适中,没有脐出血、糊肛现象。
(4)饲料与饲养:开食:雏鸡运来后先让其在盘内休息一会儿,再放出。雏鸡一般在24~36小时内开食。可在开食的饮水中加入5~10%的蔗糖,有利于体力的恢复和生长。雏鸡一开始就喂肉仔鸡前期的全价料,不限量,自由采食。育雏期间可采用黄羽肉鸡的小鸡料,投喂饲料时应做到少量多喂,每天投喂4~5次,让雏鸡自由采食,喂料器和饮水器应散置于鸡群中。
(5)适时断喙:选择7~10日龄左右时断喙,可减少喙肛、喙羽等恶癖的发生,一般切去上喙1/2、下喙1/3。断喙前后1~2天可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以防止出血。
2.育成期(7~11周龄)的饲养管理
(1)饲养密度及吃料、饮水位置:育成期间,每平方米饲养的鸡数为10~15只,笼养的每平方米笼底饲养20~30只,每只鸡的喂料长度为8~10厘米,每个桶(中鸡料桶)喂15~20只;每只鸡的饮水长度为2.5厘米,每个饮水器(中鸡饮水器)喂100只。
(3)饲料及饲养:6~8周龄开始,应转喂中鸡料,并按照生产要求进行适当的即限制饲养,自由饮水。
2.全进全出
肉鸡的饲养应采用全进全出制,即同一日龄的鸡群同时饲养于同一栋鸡舍,并同时出栏,这样有利于鸡群的管理和鸡舍的清洗、消毒,并可避免不同日龄鸡群疾病的传播。
3.公母鸡分群饲养
公、母鸡应分别于不同的鸡舍或不同的单间饲养,最好从l日龄开始,若是混合苗无法在1日龄分辨公母,最迟应在育雏期结束转入中鸡舍饲养时分群饲养,这样可提高鸡群的生长速度和均匀度,减少残次鸡,提高肉鸡出栏的合格率。
4.光照控制
育雏期第1~2天可采用48小时连续光照,从第3天开始直至肉鸡上市,期间每天光照时数23小时,关灯1小时保持黑暗,使鸡能适应一旦停电时的环境变化。育雏1~2周龄内光照强度要强一些,以每平方米地面2~3瓦为宜,2周后降为每平方米地面0.76瓦即可。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0 19:5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