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99|回复: 0

猪蓝耳病腹泻(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2 10: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腹泻蓝耳说
腹泻病难道真的与猪蓝耳病无关吗?个人表示深深的怀疑。
“猪场一片蓝”,在“蓝遍天下”,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蓝耳病都是“猪第一大病毒性传染病”(南京农大蔡宝祥教授),都是感染、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但是,蓝耳病与腹泻关联甚少见于报道、论述,就连养猪、猪病检测异常发达的美国因腹泻损失600万头小猪也未强调提及,一种可能是确实没有关联,另一种可能就是公众未曾意识到。如果是后一种可能,就不难理解蓝耳腹泻说的微乎其微。
在个人接触猪“高热”病过程中,经常发现10%的病猪呕吐和20%-30%病猪腹泻,当时认为腹泻是继发、并发其它疾病的症状,未与猪蓝耳病关联。特别是个人一直强调猪“高热”病即“猪蓝耳-圆环病”慨念,认为腹泻是猪Ⅱ型圆环病毒使然,因为“猪Ⅱ型圆环病有肠炎症状”。虽然从“高热”病猪经常解剖到胃溃疡症状,符合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高致病性蓝耳病攻毒所发生的胃底出血病理变化,但由于商品猪普遍的胃溃疡存在,可能与饲料的精细或霉菌毒素有关,所以掩盖了单一疾病的致病意义,也未曾引起重视。
比较有说服力的是,还在04、05年时,在临床中就经常接触到哺乳小猪腹泻,用了很多抗菌、抗寄生虫药物都无效,试着紧急接种猪蓝耳病活疫苗,能存活50%以上,甚至可活80%—90%。当时江西省畜牧良种场一养殖户,哺乳小猪只要一拉稀,药物治疗一天不见效,第二天立即大剂量注射猪蓝耳病活疫苗,这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做活,效果神奇,往往能救活很大一部分,不像有些人到现在治疗腹泻还“所剩无几”。
虽然治疗有效果,直觉似乎与猪蓝耳病有关,但局限于个人只是临床兽医,不能进行实验室检测及更深层次的研究,只能停留于猜测阶段。由于前期我所看到的杂志、资料、文献都未提及这一点,没有理论根据,心中无底。直到读到《动物病毒学》(第2版)(殷震主编,科学出版社,1997)PRRSV章节,临床症状中赫然有“亦可见顽固性腹泻”,心中大喜,如获至宝,终于解决了猪蓝耳病腹泻的理论问题。在其后的美版第九版《猪病学》(2008)中也有“(哺乳小猪)英国病例经常出现水样腹泻”(P342),都谈到了蓝耳病有腹泻症状,特别用到了“顽固性腹泻”、“水样腹泻”字样,表明造成的影响是严重的、治疗是困难的。不清楚的是,国内2009年开始的异样大规模腹泻,美国2013年开始的腹泻大流行,检测的结果都未提及与猪蓝耳病有关,令人费解。
毋庸置疑,猪蓝耳病的普遍感染已是众所皆知的事情。2005年勃林格朱连德博士对全国10个生猪主产区53个规模化猪场血样采集2635份,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76.85%,猪场阳性率100%(《我国规模化猪场蓝耳病流行病学调查》,猪业科学,2006,23(5):23-24)。扣除5个使用猪蓝耳病活疫苗和2个使用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的猪场,表明当时规模化猪场猪蓝耳病的感染已是相当严重,所以2006、2007年的“高热”病大规模流行不是空穴来风,是有其内在基础。农业部兽医中心田克恭研究员曾介绍7个省100家重点原种猪场,24.5%猪场蓝耳病阳性(2011);重点原种猪场都如此,更何况其余猪场。个人认为,猪蓝耳病是“富贵”病,都是引种惹的祸,疾病发生与猪种纯度密切相关,纯度越高越有可能早带毒、早感染、早发病,其发生的明显轨迹是国外引种种猪场至扩繁种猪场至规模化猪场至农村散户,06、07年的大规模流行就是各级种猪场扩散的猪蓝耳病病毒“星星之火燎原”。“鉴于目前绝大部分猪场都是蓝耳病阳性猪场,所以在任何时候到猪场去采集样品都可以轻松地检测到蓝耳病抗原”(《2015年猪病诊断回顾》,卫秀余,2016)。是腹泻病例没有检测到蓝耳病病毒,还是认为与蓝耳病病毒无关未进行蓝耳病病毒检测呢?
要深刻理解蓝耳病,理解蓝耳病造成的腹泻,有一句话值得深思。“人们往往注意到的是PRRS的急性感染,而实际上以慢性和亚临床感染最为常见。”(《动物病毒学》)
这句话揭示了蓝耳病不仅是普遍感染,而且潜伏感染是常态,并且是长期性的。长期带毒感染是蓝耳病鲜明特色,“和平共处、平衡制约”应是大部分商品猪场控制蓝耳病总体思路。有了长期潜伏感染的基础,蓝耳病的发生就像炸药包只要引爆一样,随时都危机四伏,关键是诱因激发罢了。除急性外源感染,蓝耳病多是应激性疾病,打破平衡的能力与应激强度相关,疾病严重程度与猪场猪体抵抗力强弱、疾病处理方案有关(蓝耳病很多是治死的)。
这句话能够很好地解释蓝耳病的季节性流行,国内南方端午节前后和11月前后天气剧变(温度变化10℃,连续5—7天)是蓝耳病暴发流行的一大诱因(据报道美国10、11月也有类似流行规律),原因就是天气突变这一诱因打破了原来的猪、病平衡,猪体抵抗力下降,蓝耳病病毒致病力就显得强大了从而致病。各个猪场如此,流行也就形成了,但并不是传播感染。当然,其它的诱因也能激发蓝耳病,但不能像天气变化影响面广、形成大流行,只能表现为散发。这也就是猪“高热”病四季常发,但流行还是有明显季节性的原因。母猪生产,小猪断奶,疫苗注射,转群、运输,阉割,都是应激,都可能激发蓝耳病。个人总结,自繁自养猪场蓝耳病应激发生,一般是一个阶段猪群发生,不可能各阶段猪群同时发生。这与母源抗体衰减或疫苗免疫空缺有关,另一方面应激侵害的是某部分危险猪群或某头猪。
“黄浦江漂猪事件”报道的是由于2013年去冬今春,当地雨雪寒潮天气多,气温变化大,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圆环病毒感染和腹泄等常见病引起发病。这其中就有天气变化诱因,符合蓝耳病应激发生规律。在因病致死猪群中,蓝耳、圆环是猪病中的孪生双胞胎,共同感染极高,南京农大贾赟等报道35份样品二者混合感染52.3%(《中国病毒学》,2004,05)。Harms等(2001)用21日龄仔猪单独接种圆环病毒,接种后28天,死亡26%(6/19);同时接种蓝耳病病毒和圆环病毒,接种后第10天死亡91%,第20天死亡100%(17/17)(Vet Pathol 38:528-539)。在蓝耳病病毒和圆环病毒普遍感染的情况下,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偏高就不奇怪了,值得我们重视的是除了“高热”病的表现形式外,腹泻是否是另一种表现形式。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3 22:3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