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42|回复: 0

哺乳仔猪霉菌毒素中毒及防治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5 14: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近年来霉菌毒素已成为诱发动物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对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有关霉菌毒素对生猪影响的报道多见于保育猪、生长肥育猪和种猪,导致哺乳仔猪发病和死亡的报道很少,笔者就哺乳仔猪因饲料霉菌毒素中毒及其处理情况报道如下,以期能为广大的养猪生产者提供一定帮助。

1、病史经过及临床症状

  2010年2-3月份,某猪场共有25只妊娠母猪产仔,其中产活仔141头,木乃伊50头,死胎22头。85%左右的初生小猪在出生时或出生后2-4d陆续出现腹式呼吸,体温为39-40°C,有的伴随腹泻,哺乳仔猪陆续出现死亡。针对这一情况,该场将病猪分成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处理组、统治(主要成分为小诺霉素与硫酸庆大霉素)处理组、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处理组,各治疗3d,大约有30%左右的哺乳仔猪腹式呼吸症状减轻,但停药后2-3d又出现腹式呼吸。后经不同兽医分别将该病诊断为蓝耳病、伪狂犬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经相应方法处理后哺乳仔猪腹式呼吸症状和死亡现象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先后有24头哺乳仔猪死亡,死亡率为17%。在处理哺乳仔猪腹式呼吸过程中,一开始没有注意观察哺乳仔猪的外阴变化,后来发现初生仔猪和其他哺乳仔猪外阴有红肿现象,另外,哺乳期母猪发情比例达35%。除5头保育猪(共16头)有腹式呼吸外,其他各阶段猪无腹式呼吸现象,且无发病和死亡现象,但有3头后备猪出现过呕吐。

2、病理变化

  先后对1头发病活猪和24头病死猪进行解剖,共同症状如下:血液凝固不良,心包和腹腔积水,有的猪肺脏水肿且其心尖叶胰变,切开肺脏后有血水流出,肝脏肿大变硬且切开后有血水流出,多数病死猪的胃黏膜出血,脾脏肿大呈紫黑色,肠系膜出血。

3、诊治措施

  3.1饲料检查

  该场所用哺乳母猪料和哺乳仔猪开食料均为外购的颗粒料,对所用饲料抽样后进行检查,饲料无霉变味道;将颗粒饲料碾成粉末后放在瓷盘内,摊成薄层,放在暗室内用波长为365nm的紫外线,可见有黄绿色和蓝紫色荧光,这说明饲料中含黄曲霉毒素。

3.2处理措施

  要求饲料生产厂家重新生产哺乳母猪饲料和哺乳仔猪开食饲料,加大饲料中伊美瑞斯蒙脱石的添加量,给哺乳母猪和哺乳仔猪更换新生产的饲料;给猪饮用浓度为3%的硫酸钠水,加快胃肠道霉菌毒素的排出,同时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多维、蛋氨酸和葡萄糖,以增强解毒和护肝作用;对腹式呼吸较严重的哺乳仔猪肌注恩诺沙星和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经采取以上措施后,哺乳仔猪腹式呼吸现象逐渐得到控制。

3.3诊断

  综合以上处理结果并结合哺乳期母猪发情、哺乳仔猪外阴红肿和其他各阶段猪无发病死亡现象,初步认定哺乳仔猪的腹式呼吸和死亡是由饲料霉菌毒素中毒所引起。

4、控制和减少霉菌毒素危害的措施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饲料原料被霉菌污染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为实现配方效益的最大化,越来越多可能已被霉菌毒素污染的加工副产品正在广泛地被用于饲料生产,从而大大地增加了猪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饲料后果的严重程度。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减少因霉菌毒素对动物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4.1提高对外观无发霉迹象的饲料原料的警觉性

  在饲料生产前要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质量,杜决使用发霉的饲料原料,对可疑霉变原料应进行鉴别检测并测定其霉菌毒素的含量。在生产配合饲料时要添加防霉剂和脱霉剂以防止饲料霉变和减少动物发生霉菌毒素中毒的现象。

4.2提高对霉菌毒素中毒的警惕性,树立霉菌毒素在饲料中没有安全水平的概念

  一般来说,微量的霉菌毒素就可使动物发生中毒,如每千克饲料中含200-400μg黄曲霉毒素就会使动物出现生长受阻和免疫抑制现象;而当每千克饲料含1μg的F-2毒素时会使动物出现假发情、阴户红肿现象。另外,不同霉菌毒素之间会产生毒理协同作用,从而放大霉菌毒素的毒性。因霉菌毒素慢性中毒所导致的初始症状不明显,在临床上不易被发现,特别是在群养条件下,部分猪因轻度中毒出现轻微的食欲减退、减重和贫血,很难引起饲养员和兽医的注意,由此造成的漏诊会给猪场带来严重的后果和经济损失。

4.3提高对霉菌毒素鉴别诊断的能力

  霉菌毒素种类多,中毒后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难于进行确诊,使人们容易将霉菌毒素中毒症状与蓝耳病、伪狂犬、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疾病症状相混淆,延误了治疗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感染了蓝耳病、伪狂犬、链球菌和副猪嗜血的猪虽然也有腹式呼吸、腹腔积水、流产、死胎和木伊胎等现象,但这些疾病不会只感染哺乳仔猪,另外,这些疾病也不会使初生和哺乳期仔猪出现阴户红肿现象。

4.4做好预防措施

   伊美瑞斯蒙脱石对霉菌毒素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可在饲料中按比例添加一定量的伊美瑞斯蒙脱石,能有效预防霉菌毒素中毒,并且还有防治腹泻,保护消化道黏膜的作用。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2 04:2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