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27|回复: 0

夏季谨防霉菌毒素中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 16: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在养兔生产中出现了一种以泌乳母兔为主要对象、以浑身瘫软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群众称之为“瘫软症”,最后确诊为发霉饲料引起的霉菌毒素中毒。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临床症状多数呈急性经过,患兔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不正常,有时便秘,有时腹泻,有的粪球外有粘液;有的走路蹒跚,浑身颤抖,往前冲撞至倒下,此后四肢无力,浑身瘫软如泥,头下垂不能抬起,口触地,鼻孔和嘴端潮湿,但多数患兔两眼圆瞪。有的耳壳或其它部位皮下有出血点。患兔体温稍有升高,呼吸急迫,心跳加快,心律不齐。一般2~4天渐进性死亡。有的死前有挣扎、四肢划动等动作。
  发病特点第一,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主要发生在7~8月份;第二,明显的生理阶段,主要发生于泌乳母兔,其次为妊娠后期母兔,其它家兔表现不明显;第三,没有传染性;第四,药物治疗基本无效。
  对患兔进行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如静脉补液),可缓解症状。
  预防措施真菌或霉菌繁殖的必备条件是高湿度和适宜的温度。一般来说,在30℃,相对湿度80%以上,谷物和饲草的含水率在14%以上(花生的水分含量在9%以上),最适于黄曲霉繁殖和生长,约在24~34℃之间黄曲霉产毒量最高。几乎所有的谷物、饲草、饲料都可成为黄曲霉的基质。每千克饲料含有1毫克黄曲霉毒素可使畜禽死亡。因此,应将预防放在首位。
  首先,严格饲料管理,不使用发霉的饲料,对饲料进行科学贮藏管理,防止受潮发霉,饲料采取专人管理。
  发霉的饲料主要是保存条件差的粗饲料,如花生皮粉、花生秧粉、豆秸粉、红薯秧粉等;其次为易于吸潮的麦麸。颗粒饲料在加工时加水过多而没有及时晾干或保存时间过长,也容易出现发霉现象。
  第二,饲料发霉可发生在晾晒、贮存、加工、运输和饲喂的各个环节,而人们往往忽视了饲喂环节。比如,一次加料过多没有及时清槽,多次累积使饲料在饲槽里受潮,特别是饮水系统漏水或其它原因造成料槽中的饲料发霉,也会导致个别家兔发病。
  第三,在高温高湿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伊美瑞斯蒙脱石,伊美瑞斯蒙脱石对霉菌毒素可以高效吸附,因此有较好的防霉效果。
  处理措施如果发现患兔,立即停喂原有配合饲料,用新鲜草料代替;对于发病患兔可采取支持、保护、解毒、泄毒和抑菌等方法。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2 03:1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