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87|回复: 0

谁来打掉“不怕查”化肥的保护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9 13: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资打假历来备受重视,全社会对假农资从来喊打声一片。然而,假农资至今依旧猖獗。在基层了解到问题的关键还是出自执法部门,养鱼执法、权力寻租成了公开的秘密,一些“潜规则”成了造假卖假者的保护伞。

现在很多农资店都公开摆放着一些“不怕查”的假冒伪劣复合肥,另一些“怕查”的则藏在库里。这些复合肥一般由当地小厂生产,“怕查”、“不怕查”,厂家业务员会直接告诉经销商。



1何为“不怕查”化肥?

就是产品虽都不达标或偷减含量,但成分还在。比如总养分含量40%的,却标识为45%或48%或51%,要不就把氯基复合肥标识为硫基复合肥,这样做有利于提高零售价格。假冒伪劣复合肥在进入某市场以前,厂家早已和有关部门打好招呼,或缴上一定数额的“保护费”,达成了一种默契,经销商尽可放心大胆地卖。


2何为“怕查”化肥?

就是质量确实很差,厂家从包装到含量都根据经销商事先约定专门灌装。这类肥经销商一般不会公开出售,而暗中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忽悠农民,从而将这类化肥脱手,而赚取不正当的高额利润。比如在每年的捆绑销售中,进价60元/捆的地膜,绑上一袋这样的复合肥,就可以卖50元/捆;将进价35元/袋的碳铵,绑上一袋这样的复合肥,就可以卖30元/袋。其目的就是:表面上让农民觉得他的农资产品价格便宜,而暗中却大肆销售这类劣质化肥,从而拉动这类劣质化肥的销量。你想他卖一捆地膜就要亏空10元钱,卖一袋碳铵就要赔本5元,他只有从这类劣质化肥中加倍的捞回来。再加上这类劣质化肥本身就进价较低,加价空间自然较大。这些不法经销商正是利用这种明降暗升的伎俩,大搞价格游戏,让不明真相的农民上当受骗。也正是这种批零倒挂的恶性竞争严重的冲击了农资市场的正常经营,使很多正规经营的经销商无法操作、陷入被动。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业内人士普遍感到农资市场经营困难、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
  

3假农资之所以屡禁不绝,根本原因在于监管失控。

一是养鱼执法、权力寻租。所谓打假,就是假打,打来打去,无非是为了一时新闻宣传的需要,或是为了某些官员的形象塑造。二是“潜规则”障碍。造假卖假者利用人际关系,通过一系列“公关”手段,上缴一定数额的保护费给有关执法部门,请求在其辖区内获得庇护,于是假冒伪劣就可以公开摆上货架销售了。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业内普遍反映相关部门打大不打小、打真不打假的真正原因——为了局部地区或小部门利益,不惜牺牲农民利益已成顽疾。只要这类顽疾存在,假农资就很难被真正清出市场,坑农、害农事件就难以销声匿迹。
  看来,首先打掉其后的保护伞,才是农资打假重中之重。也只有这样,农资市场才会进入一个健康的发展轨道,农民才会有一个放心的购物环境,企业、经销商、农民的利益最终才能真正得以保证。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4-19 06:4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