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28|回复: 0

【原料】小麦的营养特性及其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3 09: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主要能量饲料原料波动较大,而小麦作为能量饲用原料,越来越受到饲料加工企业的重视,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为此,笔者在前人基础上研究上整理出小麦的相关营养特性及应用。

未命名.jpg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知,
1.1 能量:就本身的能量来说,玉米和小麦相差不是很大,但畜禽对玉米和小麦的能量消化率有所不同,但差别不是很大。
1.2 蛋白质:小麦比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高(小麦13.5%,而玉米8.7%),如果替代可以提高配方的蛋白水平。
1.3 其它营养成分:小麦的总磷含量高(小麦0.41%,而玉.米0.27%),小麦替代玉米后可提高配方的总磷水平。另外,玉米中叶黄素的含量要显著高于小麦,小麦日粮不利于蛋黄和皮肤着色。
1.4 抗营养因子:玉米中的非淀粉多糖含量很低,在配方中可大量使用。而小麦中的非淀粉多糖(NSP)的含量很高,如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纤维素和甘露聚糖等含量高,且多呈可溶性,溶于水后粘结成胶,成为抗营养因子。NSP 既可充当消化道中的淀粉和蛋白质等养分消化的物理屏障,同时可溶性NSP 能够增加消化道内容物的粘度,从而妨碍消化酶与淀粉的接触,降低淀粉在肠道内的消化。由于不同来源淀粉包裹淀粉颗粒的蛋白质基质和胚乳细胞壁结构不尽相同,谷物籽实中NSP 的含量和种类也存在差异,将不同谷物中的NSP 降解所需的酶也有差异。如小麦、黑麦和黑燕麦中含相当高的阿拉伯木聚糖、大麦和燕麦中含有大量的细胞壁成分β-葡聚糖,这些成分均不能为单胃动物消化道分泌的酶所消化。其中不溶的部分可充当酶的天然屏障,而在消化道溶解的非淀粉多糖,会增加肠道食糜黏度,从而降低消化酶在消化道中的扩散速度,增加饲料通过消化道的时间,导致淀粉消化率降低。
1.5 霉菌毒素:与玉米不同,小麦一般不会受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但近年由于天气原因,小麦受呕吐毒素污染的情况比较普遍,会影响动物采食量及机体肠道健康,因此要添加相应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2 小麦应用于饲粮
2.1 小麦质量控制:用作饲粮的小麦应注意无杂质、异味、霉变现象,具体可以参考小麦的国家标准GB 1351-2008,禽料的小麦标准应达到国标5级以上,猪料3级以上。
采购时要关注小麦的容重、杂质、霉菌毒素、发芽程度、新鲜度(是否为陈化粮)等因素。
2.2小麦在猪料中的应用
小麦有效能值低于玉米,但用小麦替代玉米并不影响猪增重和饲料报酬,相反在肥育猪中部分替代玉米可改善猪胴体品质,防止背膘变厚。在猪日粮中用小麦替代玉米,可降低部分豆粕用量,但是必须注意在降低豆粕后添加合成赖氨酸以防止赖氨酸的不足,并且作为仅次于赖氨酸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苏氨酸,及第三限制的色氨酸,也要注意在配方中添加合成氨基酸。此外,母猪和种猪日粮中用小麦替代玉米时,需要额外补足生物素。
2.3小麦在禽料上的应用  
小麦中存在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等可溶性非淀粉多糖类抗营养因子,直接引起淀粉回肠消化率、蛋白质回肠消化率、脂类消化率降低,导致饲料表观代谢能下降。因此,用小麦简单取代玉米饲喂禽时,效果差,产蛋鸡饲料转化率下降,易产脏蛋;肉鸡常引起垫料过湿,氨气过多,生长受抑制,跗关节损伤和胸部水肿发病率增加,宰后等级下降等。小麦配方中酶的应用。配方中比例:新小麦>10%或陈小麦>20%时要加NSP 酶;新小麦>20%或陈小麦>30%需用NSP 酶和高效蛋白酶。
在禽料中,还有一个因素限制小麦的使用量,即是否需要添加叶黄素。当禽料中较高比例使用小麦时,叶黄素的不足可能会造成禽肉或蛋黄着色不足( 配合饲料中部分其他原料如
玉米蛋白粉也有重要影响) ;对畜产品着色要求高的地区,不得不考虑在饲料中添加叶黄素;而叶黄素的添加成本比较高,有可能会抵消小麦所带来的利润。所以,实际使用中要结合成本变化权衡其使用量。
2.4 饲料加工
从饲料加工厂的角度来看,小麦可以提高制粒的质量。这与谷蛋白的存在有关,它有助于饲料在制粒的过程中各种成分的粘合。即使小麦在配方中含有较小的比例,也可以显著提高颗粒的耐久性,潜在地能够消除对黏合剂的需求。从潜在的负面作用来看,应该注意的是调质温度和制粒过程会提高小麦的粘度,如上所述,这可能对日粮的消化率产生有害的影响。制粒过程中的机械应力会将大的不溶性聚合物破碎成较小的聚合物( 纤维的增溶作用),同时制粒过程产生的热量会破坏小麦中内源性木聚糖酶的活性。正是纤维的增溶作用与内源性木聚糖酶缺乏产生的联合作用增加了饲料的粘度,降低了总体消化率。小麦的粉碎粒度,不能粉得过细,以防止因过细成面粉状而影响适口性,降低猪鸡饲料采食。特别是在粉料中,若粉太细,易粘幼禽的喙部,引起幼禽喙部真菌和细菌感染。在实践中一般只需粉碎至700-900微米,即一粒破为4-5瓣,这样既可获得较高的消化率,又可获得较高的饲料报酬,还会具有较好的饲料流动性。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比玉米要低10度左右,因此,用小麦型配方的颗粒料,在调制加工时的温度可根据小麦用量,相应降低5-10度,既节约能耗,又能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全价颗粒饲料中小麦用量过大时会导致颗粒过硬,溶水性差,降低适口性。配方设计时应考虑搭配使用含油脂高的原料如:DDGS、油糠、膨化大豆等;并适当添加磷脂,还应注意调节制粒环模的压缩比,选择压缩比为1:4-5的环模制粒。
2.5 酶制剂的添加
   小麦与玉米营养价值相当,但其中较多的非淀粉多糖和醇溶蛋白影响了养分的吸收利用,可通过添加含甘露聚糖酶的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和能有效降解醇溶蛋白的蛋白酶,提高小麦养分的消化吸收利用率。何丽霞等(2007) 通过蛋鸡代谢试验表明:每千克小麦添加1000U 木聚糖酶,代谢能提高110k c a l /k g。王修启等(2002) 在小麦替代80% 玉米的猪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小麦酶( 以木聚糖酶为主),结果发现猪全期日增重提高了4.30% ~ 11.16%,小麦日粮猪的日增重与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呈显著正相关。
2.6 霉菌毒素问题
   小麦易染赤霉病,需要注意霉菌及霉菌毒素等相关指标。此外,小麦中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影响较严重重,尤其以关注呕吐毒素(DON),对单胃动物容易造成采食量下降,消化道损伤,及免疫抑制问题,需要注意原料的霉菌毒素检测及脱霉解毒剂的应用。
                                                                                                                 转载润牧生物公众微信号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3-29 03:4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