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应激是指动物在卫生条件较差情况下,频繁受到微生物的攻击,导致免疫系统连续被激活,产生免疫应答以抵抗外来微生物的入侵的状态,并引起动物一系列行为上和代谢上的改变。生理上和行为上的典型特征是动物发烧、厌食、嗜睡、肌肉疼痛等,导致采食量和生长速度下降,饲料转化效率降低。现研究发现对于激活免疫系统的物质都有可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激。 免疫应激的危害 在现代养殖业生产中,疫苗对预防、控制和消灭畜禽传染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免疫接种一方面保护了动物机体免受病原的侵害,另一方面也作为一种特殊的应激因子引起免疫应激,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损害,这种损害不仅影响畜禽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而且可能造成少数动物的死亡。
猪免疫应激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和肥育猪需接种的疫苗有5 种~ 6 种,接种次数达8 次~ 10 次,特别是60 日龄以前,由此造成的免疫应激强度很大,对仔猪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免疫应激在养猪生产中时有发生。 2002 年中宁县对全县仔猪施以5 头份猪瘟冻干苗和2 mL 口蹄疫油苗的免疫注射,并加戴耳标,免疫接种后猪只出现过敏性休克反应,虽经紧急救治,但个别严重的猪当场死亡。 口蹄疫疫苗免疫应激反应较强,造成的损失较大,有的群众不愿意给猪、牛、羊接种,给口蹄疫预防带来一定困难。 2002 年10 月15 日,黑龙江省黑河市某乡进行口蹄疫疫苗注射后,有13 只猪发应激反应,其中有3 只猪病情较严重,尖叫,卧地不起,呼吸加快,可视黏膜充血,肌肉震颤,瘤胃臌气,口角出现白沫,皮肤应激性增强,触诊发出尖叫声,意识降低。 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兽医站于2003 年10 月16日下午对该镇城东村12 组钱仁祥饲养的180 多只山羊进行了口蹄疫免疫接种,接种后5 d 内有13 只羊死亡。 免疫应激作用机制 免疫应激作用机制涉及神经一内分泌免疫系统网络,主要包括三种机制: 其一 免疫组织或器官与中枢神经系统有直接的神经突触联系。神经系统内的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协同细胞,其膜表面具有丰富的Thyl抗原,提示与免疫活性细胞具有同源性,受到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着外周巨噬细胞的功能。外周的免疫反应激发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导致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释放激素; 其二 免疫系统在机体受到刺激或感染时,能通过免疫细胞产生和释放神经内分泌激素,现己清楚免疫细胞可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甲状腺素,释放皮质类固醇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改变机体代谢; 其三 免疫系统可通过激活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及全身各器官,引起机体代谢发生改变。而免疫应激对畜禽生长与代谢产生的影响主要由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一与白细胞介素一6三种细胞因子介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