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914|回复: 1

[营养饲喂] 提高肉牛胴体重的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3 14: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umu123 于 2015-6-13 14:50 编辑

  1 胴体重的生产意义
  肉牛胴体是指牛屠宰后,除去头、皮、蹄、血及内脏的剩余部分,胴体重就是胴体的重量。一般来讲,胴体重越大,产肉量越高。胴体重的大小与产肉量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直以来都把它作为肉牛的个体生产性能的指标,加以衡量肉牛个体的好与坏,甚至把它作为品种标准的指标加以应用。但是在肉牛生产实践中,这个指标有时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个体的生产水平,更准确地说,胴体重应该是一种生产方式的体现,反映的是生产效率的高低。所以,胴体重不仅仅是一个生产性状,更是一个生产水平的指标,也反映了一个国家肉牛生产模式先进性的标志。
  2 影响肉牛胴体重的因素分析
  胴体重是一个个体性状,但是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品种。体格较大的品种胴体重就相对较大,例如,西门塔尔、利木辛、夏洛莱牛都是大型品种,胴体重均较大。而安格斯、海福特和日本和牛属于中小型品种,胴体重相对小一些。
  其次是养殖模式。肉牛的生产方向就是产肉,所以追求的目标就是产肉量大。但是不同的生产模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发达国家,从犊牛到出栏要经过犊牛培育(大约5~6 个月)、架子牛饲养(大约5~6 个月)、集中育肥(大约3~9个月)3 个过程, 出栏牛体重一般都在600 kg 以上,屠宰率在55%以上,因此胴体重也就较高。由于我国的肉牛生产体系仍不健全,产业链不完善,在生产中真正实施满膘育肥的肉牛不到出栏牛的20%,大多数的牛是不经育肥直接屠宰,因此出栏体重较小,屠宰率较低,这是造成目前我国肉牛胴体重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是育肥牛出栏时间的选择。出栏时间的确定是由收益来决定的,受到市场行情、饲料成本和肉牛品种的影响。
  第四是资源利用理念的影响。由于资源最大化利用的理念还没有普及开,养殖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使资金迅速回笼,许多育肥场在牛还没有达到满膘的情况下就出售屠宰。尤其是一些“二道贩子”从母牛养殖户家中收取架子牛,直接就送到屠宰场出售,造成肉牛资源的极大浪费。
  最后就是肉牛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目前,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热衷于扩大生产线,试图形成垄断经营,造成投资规模过大,开工严重不足,为了维持生产忽略牛的品质,大牛、小牛、公牛、母牛一律全宰,使得胴体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固定品质的肉产品。
  3 提高胴体重的措施
  肉牛胴体重是衡量一个国家肉牛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的肉牛业亟需转型,生产方式的转变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改变。因此胴体重的提高是这个转变的标志。
  首先,应该积极开展杂交优势的利用,形成各具特色的杂交生产技术体系。充分利用品种间的杂交优势,生产出生长发育快、肉质好的商品牛。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是尽快确定各地区用于杂交组合的基础母牛类群,然后选择轮回杂交或终端公牛杂交形式,建立起长期的杂交利用模式,进而从遗传资源的角度来提高肉牛胴体重。
  其次,完善生产环节,实施分阶段饲养模式,大力推广集中育肥。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育肥模式。在牧区可以选择放牧加精饲料补饲模式,在农区可以选择舍饲育肥模式,开展直线育肥或架子牛短期育肥。肉牛育肥阶段可以按体重划分,以350~380 kg 为限,小于这个体重划为催体阶段,主要以粗饲料为主,适量补饲蛋白饲料(33%粗蛋白)1 kg/d。主要目的是促进骨骼的发育,增加骨骼生长量,为后期肌肉生长建立良好的架构,使肌肉有较大的附着空间。大于350~380 kg划为增膘阶段,主要目的是增加肌肉量和肌间脂肪的含量,改善肉质。该阶段以高能精饲料(玉米占到75%以上)为主,用量为体重的1%~1.5%,同时减少粗饲料的用量,以使腹部脂肪分布均匀,提高肉的品质。
  第三,合理确定出栏时间。肉牛育肥出栏一般可根据育肥牛月龄、体重、市场行情等因素做出选择。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有效益,围绕利润做出选择,这也是目前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养殖户或养殖企业不能及时地监控饲养成本,无法准确地计算出出售价格平衡点。所以,应该推广生产信息记录系统,严格记录生产过程中成本投入与产出量,进而及时计算出出售价格平衡点,便于经营者做出科学的出栏时间。
  第四,养牛就是养瘤胃,饲喂微生态制剂产酶益生素·群康142,改善瘤胃内环境、提升瘤胃缓冲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日增重、改善生产性能。研究表明,产酶益生素·群康142能够明显提高饲料转化率5%~10%,降低肠道疾病50%以上,提高胴体重5%~10%以上,改善肉质、增加肌间脂肪含量、减少皮下脂肪含量。它融合了当今营养微生态、免疫微生态、抗感染微生态的最新研发成果,是替代饲用抗生素的安全、高效、无耐药性、无残留、无污染的绿色生物功能性添加剂。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时间还不长,生产方式正在由传统的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保持数量的前提下,提高产肉量的途径就是提高胴体重,增加个体产肉量。在目前肉牛产业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应该积极转变生产方式,提升养殖技术水平,理顺生产过程,延伸产业链,使肉牛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产出更多质量有保障的肉牛,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想要了解更多,扫一扫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平台
8cm.jpg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6-12-22 20: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育肥牛出栏前3个月:惠尔壮R301多长肉,不长油*20~30天可做对比称重*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体系资助
吉林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用资金资助
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实验报告(刊登:当代畜牧杂志)
诚招空白区域代理商
齐经理132244063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4-25 07:1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