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51|回复: 0

[养猪] 上海拟打造外省市猪肉入沪集散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5 09: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每年要消费掉1000多万头猪。这么多猪肉,怎么从外省市入沪?上海蔬菜集团董事长王永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打造一个外省市猪肉入沪的产品集散中心、信息发布中心、质量监管中心,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把上海优质资源转型升级到西郊国际,让老百姓吃到安全可靠的农产品。

  入沪猪肉超60%

  上海的猪肉同蔬菜一样,主要通过大市场、大流通的调节,时间长了也就形成了规律。目前,供沪猪肉的猪源以河南、江西居多,与客菜情况相仿,外省市入沪的片猪肉占了整个上海市场的60%-70%。本市几大市场的肉类批发分布如下:上海蔬菜集团麾下的江桥、江杨两大肉类批发市场,合计片猪肉每天的平均交易量在7000头左右,去年分别创下单日最高交易6281头及5700头的纪录。此外,西郊国际现单日交易量约2000头。同时,地处浦东的上海农产品批发中心每天也有4000头左右的交易量。但浦东浦西几大肉类批发交易主渠道仅占上海每天需求量(25000-28000头)的50%-60%,因此,渠道相对分散,不够集中。

  肉类交易有“监管队”

  从源头把控,本市从2006年开始建立产销对接的可追溯系统。王永芳介绍了几大市场如何做到上控源头、中控平台、下控渠道的做法。一是从有入沪资质的外省市肉类企业中,好中选优,再制定一个比“平装本”要求更高的“精装本”的标准。首先是量,进市场的外省市企业要具有一定的屠宰规模,即在行业中要有一定的影响力,硬件上是否达到国际标准,有没有预冷、排酸的生产线。二看其有无重大事故发生的历史和潜在隐患,这是衡量取舍的最重要准入标准。

  在监管方面,凡是入住市场的企业,除了有效证照的备案还要与市场方签承诺书,还要根据规模大小交2万至10万元的保证金,由供销方共同承担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且市场要求屠宰企业每批次检测比例必须达到15%-20%。江桥、江杨方面还改变了以往供货方送检的模式,主动前去抽查。

  管住“下家”才最牛

  此外,市场在整个猪肉交易的过程中,除了保存每天的交易数据信息,还对交易双方的经营情况、个人信息、甚至他们的健康状况,都进行登记备案,并在去年与中国银行合作,把交易双方的追溯卡与银行账户实现资金、信息对接绑定,保证了交易双方个人信息的真实性。  来源:新华网上海频道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8 23:2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