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猪蓝耳病成为第一大病毒性传染病的原因
蓝耳病之所以成为猪的第一大病毒性传染病,这是蓝耳病的病原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因为它会引起猪发生严重而持久的免疫抑制。
1.1对免疫功能的摧毁性破坏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蓝耳病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也可通过皮肤的伤口进入猪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并在其内繁殖增加了自身的数量,使猪在感染蓝耳病病毒后1—7d,体内病毒数量不断增加,至7d达到高峰,以后数量下降,表明猪体内大量单核巨噬细胞由于蓝耳病病毒的繁殖而破坏。因此,蓝耳病病毒对免疫细胞的破坏是摧毁性的,猪的其他重要传染病的病原都不具有这种功能,因而它们对免疫功能的破坏都无法与蓝耳病病毒比拟。
1.2引起其他疾病的激发感染
蓝耳病严重免疫抑制的临床表现是引起猪瘟、圆环病毒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大量继发感染。在未进行猪瘟病原净化的猪场,猪群中的猪瘟病毒携带者均有一定的比例。在猪发生蓝耳病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猪瘟病毒的携带者纷纷由亚临床感染变为临床发病。2006年,我国猪群暴发高致病型蓝耳病,有一种误诊就是把它诊断为“以猪瘟为主的混合感染”,其原因就是有大量猪瘟继发的病例在蓝耳病流行中出现。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呼吸道的常在菌。在蓝耳病流行前,许多人不知道副猪嗜血杆菌这种病原。蓝耳病流行之后,看到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和腹膜炎,还把它误诊为由放线杆菌引起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后来,绝大多数情况只见纤维素性胸膜炎,而不见纤维素性肺炎,才认识到这是副猪血杆菌导致的多发性浆膜炎。蓝耳病引起了副猪血杆菌病的大量继发,副猪血杆菌病又成为蓝耳病的指示病。
2临床表现
普通型蓝耳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滚动式厌食、流感样症状、体表皮肤发红、繁殖障碍等。高致病型蓝耳病的临床表现除有以上症状外,还有呕吐,耳、后臀和腹下发紫,神经症状等独特症状。也有不少猪群发生蓝耳病时,只能见到一些蓝耳病的蛛丝马迹。在母猪方面表现为产前的短时发热与厌食、分娩时间延长、产后无乳。在乳猪方面表现为发热、呼吸加快、难于控制的腹泻,外表正常的猪注射其他疫苗后即发病。上述蛛丝马迹往往只是单一出现,需要留心观察与询问。
特别要注意高致病型蓝耳病与伪狂犬病的鉴别。由于高致病型蓝耳病有神经症状,经常被许多人误诊为伪狂犬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发病猪群紧急接种伪狂犬病疫苗,有可能导致巨大损失。
服务热线:0536-2109133 QQ:810063652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