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21|回复: 0

秋冬季猪多发病的防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7 15: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冬季,气温虽不再像盛夏那样炎热,但这季节养猪,发病的诱因很多。加之这几年,猪病流行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如今年南方地区发生的猪无名高热症和呼吸道综合症给养猪户带来很多麻烦。下面就这个季节猪的常见病防治问题作一下介绍。  一、“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生长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  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猪流感、伪狂犬等一种或多种病毒与多种细菌或弓形体等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病残猪和死亡猪只增多,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降低,治疗成本增加,使养猪生产蒙受严重的损失。  1.发病特点  ①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度,病程长,一般在5~20天左右,病死率高。  ②猪场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保健观念差,没有严格封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的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  ③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20~80kg,发病率越高,也有断奶后的仔猪发病。  ④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乱用药的猪场死亡率更高。  2.临床症状:  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猪群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有的猪场甚至高达50~90%。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00~110天)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  3.剖检变化  所有病死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剖检可见以下症状:  (1) 肺肿胀、变硬;呈不能萎缩的橡皮状肺,间质性肺炎症状明显,肺部呈现斑驳状到褐色病变(大理石样);大多数都是混合感染肺变,有化脓灶,部分猪肺出血,大叶性或出血性肺炎,间质明显增宽。  (2)淋巴结广泛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  (3)有的病死猪肝脏肿胀,颜色变淡,有的肝则呈黄土色,质脆,个别猪肾、膀胱、喉头、心冠状沟脂肪及心内外膜、有出血点;部分病死猪肾肿大,颜色变深,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郁血现象。有的病猪脾脏肿大,质脆。  (4) 多发性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及腹腔有纤维蛋白的渗出。个别猪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素性粘连,  4.病因分析  ①“猪无名高热”的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瘟病毒(HC)、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毒(ADV)、猪圆环病毒(PCV-II)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链球菌属2型(SS-II)、副猪嗜血杆菌病(HP)、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支原体肺炎(MH)、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猪弓形虫、猪霍乱沙门氏菌(SC)等细菌的混合感染。  ②自去年9月份以来,猪价暴跌,特别是今年四、五月份,华东某地区市场上猪苗价格处于5元/kg的低价。许多养猪场和养猪户在外地购回了大量猪苗,同时也将不同地区的多种病原体带回猪场,埋下了疫病暴发的隐患。  ③保健意识差,猪群免疫和保健工作不够健全,由于猪价低,许多猪猪场为了节约成本,减少了猪群药物保健、驱虫和疫苗接种的内容。并使用质量较差的原料,并且不重视霉菌毒素的危害,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明显下降。  ④从五月份开始,华东某地区气温较高,许多猪场猪舍饲养密度过高、通风能力低,隔热条件差,造成猪容易发生热应激;使猪群抵抗力下降。  5.防制措施  该病病因复杂,病猪一般预后不良,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提前保健预防,加强消毒工作,对症治疗等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  (2).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①夏天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加大猪舍通风量和用凉水喷雾等降温措施,通过对流促进蒸发和散热;猪舍门窗应全部打开,让空气对流。气温较高时用冷水冲洗猪体或加装喷雾装置,每天喷洒4~6次;  ②夏天应降低饲养密度,生长猪应有0.8平方米以上的生活空间,育成舍最好为1.2平方米/头,每栏猪的数量最好在10~12头左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降温可有效地控制猪无名高热和呼吸道病。  ③从分娩、保育、到生长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3).猪舍及环境均需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由于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特别是猪圆环病毒,一般消毒剂对它不起作用,消毒时应选择新型、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广东腾骏动物药业的“威牌”复合醛或英国Antect的Virkon,在发病的10天内应提高消毒药液的浓度,可按1:250稀释,对疫区及疫区附近外部环境每天进行4~6次严格消毒,母猪和大中猪中午时可带猪(连猪一起)喷雾消毒,猪场生活管理区每日消毒1次。第10天开始,可改为1:500稀释度进行消毒,减少健康猪通过呼吸道感染流感等病毒的机率,以防止本病扩散蔓延,对控制疫病的传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4).药物控制措施:  该病重在预防,当猪群大规模发病时,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应在疫病未发生之前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进行预防,应在猪无名高热发病高峰期前加药预防,当疫病发生时,针对细菌和支原体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可减少损失,应及早采取措施在饮水和饲料同时投药,结合注射对病猪进行治疗,以减少细菌二次感染引起的死亡。目前猪场临床较敏感药物有“加康”、“枝原净”、“泰乐菌素”等,猪场可根据本场情况采用联合用药的办法,制定本场的预防保健用药计划。从母猪用药保健开始控制细菌性疫病。  二、呼吸道综合症  1、 病的影响:生长发育不良,日增重下降,其损失难以准确计算,单个疾病的损失易计算,以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计,平均日增重下降34%,料重比上升26%,死亡率10—20%或更高。上市时间推迟了7-15天。  2、发病的原因为多因子所致:  (一)病原性的  病毒性病原: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V(PRRV)  猪流感病毒(SIV)猪伪狂犬病V(PRV)  猪II型园环病毒(PCVII)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猪瘟病毒(主要指野毒)等  细菌性原:猪肺炎支原体,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猪放线菌等。  上述病原有的是原发的,有的是继发的,比较陌生的病原为猪II型圆环病毒,下面简作介绍。  病毒特点:PCV具有PCVI和PCVΠ两种基因型,但PCVⅠ无致病性,只有PCVΠ具有致病性,属园环病毒科,该科既有植物V也有动物病毒,动物病毒有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猪园环V,本病毒为目前发现最小动物病毒。  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PH=3的环境中,可以较长 时间不被灭活,对氯仿不敏感,56度-70度处理一段时间(30分钟)不被灭活,高温(72摄氏度)情况下也能存活一段时间,对普通消毒药不敏感,英国报道有一消毒剂virkons(协会服务中心可供应)在1:250倍稀释时消毒效果好.  流行与致病性:  世界几乎公认,PCVΠ引起猪断奶后衰竭综合症(PMWS)的主要病原,PMWS病例的报道最早是1991年加拿大、以后英1994、美1996、法1997、日1999中国朗洪武、曹胜波等于2000年也证实京、冀、鲁、天津、赣、吉、豫等省的猪血液中有42.9%的抗体,粤、沪也有本V可垂直感染。  该病多发于5-12周龄的仔猪,猪群发病率由3-50%不等,死亡率也从8-50%跳动,致死率可达80%-100%。本病的临床表现: 发热、精神食欲不振、皮毛松乱、皮肤苍白、进行性消瘦、生长发育受阻、体重下降, 以咳嗽和呼吸困难为特征的呼吸道症状明显,体表淋巴结肿大,有的病例可见皮肤,可视粘膜黄疸、下痢和嗜睡。温和型的体温正常,但进行性消瘦,皮肤苍白或黄疸、咳嗽、呼吸困难、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却常可以见到, 缓慢发病群可拖延至12-18个月。 剖检: 肌肉萎缩,皮肤苍白,有20%病例黄疸,淋巴结肿大可达正常的3-4倍,切面白色,肺有彌漫性病变,肺表面花斑状,肾有白色病灶、肾肿大、白色,有的水肿而达到正常的5倍。  PCVII对机体的损害主要是破坏免疫系统  PCVII除主要引起PMWS外,还可能与下列疫病有关: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症(PDNS),这被认为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水泡性病,表现为皮肤发生园形或不规则形的隆起,呈现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病灶常融合条带或斑状,最早出现在后躯、后肢和腹部,后扩到胸肋或耳,体温上升、厌食、温和者体温正常,行动警觉,可自行康复,剖检可见,肾肿大,苍白常被出血小点所覆盖。要注意此病要与渗出性皮炎和蚊虫叮咬区别开来。  PCVII相关性繁殖障碍:PCVII与PPV如果两者协同,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PCVII相关性肺炎:猪流感V,支原体性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PRRSV等引起可互相加剧。  PCVII相关性肠炎:由胞内劳森氏菌的增生性回肠炎也与PCVII感染有关。  PCVII相关性神经系统病(CNS)证实在先天性颤抖猪脑和脊髓中存在PCVII的核酸和抗原。  (二)、环境性的:主要是猪舍和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实验证实10-25PPM氨气可促进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鼻甲骨萎缩。  (三)、饲养管理性的:不良的管理,可导致环境,病原机体间的平衡紊乱而加促,特别是细菌性肺炎的爆发。  (四)、免疫抑制与呼吸道损伤引起,在这种情况下猪链球菌,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会乘虚而入,而引起发病。  (五)协同感染的结果,一些致病力弱的病原如猪冠状V和PRRSV或猪伪狂犬病V混合感染,可起到协同作用,而导致严重后果。  3、,诊断  靠流行病学,临床,病变可作初诊,确诊有赖于实验室的诊断。  4、,防制对策:  综合的防制措施  (一)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周围环境的净化  (二) 免疫,猪胸膜肺炎和猪链球菌的疫苗要采用多价苗可因地制宜制灭能苗。  PRRC苗的使用要视各场而异  PCVII目前未有理想的疫苗。  其防制的主要思路是:  1, 减少猪只间的接触,以降低病原体的攻击  2, 改善卫生条件和饲养操作  3, 减少刺激因素  4, 提供合适的营养  5, 防制共同感染病特别要注意PRRS和PPV疫苗接种  6, 试用人工免疫  ① 试制灭能菌,国外研究用PCVII作预防接种可产生保护作用抵抗PMWS的临床表现。  ② 血清疗法,国外试用,曾获得成功,可否用注射过灭能苗的老母猪血清注射给断奶期的小猪,往往在此时,小猪中的抗体效价最低。  (三) 使用抗菌药防细菌感染,注意脉冲式的给药。  三、附红细胞体病:  其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制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病初精神萎靡,体温升高到39.5℃-42℃,颤抖转圈,喜卧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治疗本病的药物很多,但真正有特效的却不多,常用的药有血虫净,多西环素,长效土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等治疗,。  三、猪链球菌病:  常在猪感冒后继发。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充血或有出血斑。8周龄内仔猪常于2天内死亡。慢性病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硬块样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混合感染猪瘟时,患猪流浆性鼻液,耳尖、腹下、四肢末端、股内侧有紫红色或蓝紫色出血点、出血斑。病公猪可见包皮内积尿,压流出白色、混浊、恶臭的液体。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与1-3天内死亡。  四、弓形体病:  猪的弓形体病应该说是一种“老病”,前几年很难在临床上见到,成流行性更为少见。但近年来,在很多地方已形成地方流行性,危害较大。其临床表现流感,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热,表现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流鼻涕,四肢和全身肌肉疼痛,僵直,四肢内侧、腹部皮肤大面积呈红紫色,体表淋巴结肿大。  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复方磺胺嘧啶钠等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五、流感:  多发生在晚秋或气温突变的天气。一般养猪户认为,猪得了流感只是小病,用不着大惊小怪,大不了一两针清热冰针,问题全解决了。实际上,猪得了流感以后往往成为“百病之源”,特别是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会成为许多大的疫病的先兆或诱因,如不及时控制,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发现后,一般选用齐鲁热速清等配合适当抗生素,降温并防止继发感染。中药银翘散也有良效。  六、病毒性疾病:  蓝耳病又称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母猪发烧,咳嗽嗜睡,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间情期延长或不孕。怀孕母猪发生流产(多为后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弱仔,有的出现产后无乳。部分新生仔猪表现体温升高(39.5~41℃),呼吸急促或神经症状,一周龄内死亡率明显上升,可达80%以上。有时耳部出现一过性蓝紫斑,腹侧、外阴出现紫红斑,有的也有腹泻症状。母猪繁殖性能会降低,每窝活仔数减少,同时受胎率会长期下降10%—15%。育肥猪易感性差,仅表现轻度厌食和呼吸道症状。公猪发病率低,感染后体温不高,精液质量会下降。  圆环病毒病:主要症状为断奶猪进行性消瘦,衰竭,呼吸困难和淋巴结肿大,有时可见腹泻,苍白,黄疸,水肿及神经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较大,急性爆发时死亡率可达15%以上。体表有时可见出血性丘疹(尤以后躯会阴为重)、渗出性皮炎。乳猪有时发生肌肉震颤型“颤抖病”。  病毒性疾病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很难治疗。发病后一般要尽量控制继发和并发病,加强消毒、隔离和卫生工作,采取肺、淋巴结等组织制作自家疫苗免疫,有良好效果。  七、在秋冬季节应做好以下几种病的疫苗免疫工作:  (1) 猪瘟;(2)口蹄疫;(3)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4)猪肺疫;(5)喘气病等  八、驱虫:用伊维菌素拌料或皮下注射。

中国养猪催肥网二维码

中国养猪催肥网二维码

  公司名称:拜特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1号  公司电话:0371-56665768  服务热线:400-0066-761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7 05:2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