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猪的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以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不同年龄病猪的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母猪怀孕后后期流产,产死胎,产下的仔猪体弱,各种年龄的猪均表现呼吸道症状,所以称为猪的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
一、临床症状
病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后又极易继发其它的细菌性、病毒性疾病,使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形式多样。
(一)母猪
1.早期表现为流行性感冒症状,高烧、减食、呼吸困难,少数母猪在耳部末梢、腹部。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不振,不食,贪睡,大便干燥,呼吸困难,有的病猪耳朵、四肢内侧、腹部皮肤发紫甚至出现一过性青紫色或紫斑块,个别猪两耳末端瘀血,呈黑紫色,甚至两耳干枯脱落。
2.妊娠母猪在妊娠后期(约100~112天)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仔;流产、早产后母猪重复发情,屡配不孕;早产1日龄仔猪体表附有血块或胎衣,不易剥离,外观皮肤蓝紫色;流产大多发生在怀孕后期,早产多发生在产前10天左右,在预产期生产的以死胎和弱胎较多。
3.少数母猪在产后胎衣停滞以及阴道分泌物增多,无乳或少乳。
(二)哺乳仔猪
1.皮肤苍白,被毛粗乱,腹泻,体温升高,有的走路不稳,肌肉振颤,后肢瘫痪,生长缓慢,死亡率极高。新生死亡的仔猪头部、眼结膜水肿。也有的仔猪初生时外观健康,但生后不久即发病,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皮肤发白,少食或不食,腹泻等症状,其死亡率也很高。
2.病猪体温升高至40℃以上,呼吸困难,耳部由红变紫(某阶段变化),出现蓝耳现象。
3.采食量减少或废绝,共济失调,头部、眼睑水肿,因断尾、去势、注射等小伤口常流血不止。
4.口鼻奇痒,断奶前后死亡增多,最高达80%~100%。
5.耐过猪,生长缓慢,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如流感样,少数病猪咳嗽,耳部末梢部位皮肤发绀或有蓝紫斑。
(三)育肥猪
育肥猪对本病的易感性较差,感染后的猪少数表现轻度的临床症状,厌食,精神不振,全身有疼痛感,呼吸困难,类似感冒,也有少数病例表现为咳嗽,双耳部以及尾部皮肤出现一过性的深紫色或紫斑块;感染后并发生临床症状的育肥猪增重缓慢。
(四)种公猪
发病率低,约占2%~5%,发病猪表现厌食,精神不振,呼吸加快,消瘦,但无明显的发热现象。少数公猪耳部及腹部皮肤发绀。发病后精子活力降低,数量减少,配种率降低,约半个月后才能逐渐恢复。初生和哺乳期猪表现为呼吸困难,感染猪群生长性能下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例因产下的仔猪断奶平均率非常低,常常每窝低于1头,因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综合防制
该病是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尚无特效药,应以综合防制为主。
1.猪场一旦发病,要对病猪尽快隔离饲养,料糟、水槽严格分开,猪只之间不能相互接触以防传染。
对于病猪可以对症治疗:青霉素2万单位/公斤,灭瘟灵0.1毫升/公斤,2次/日,连用7天为一个疗程,以缓解症状防止继发感染。
怀孕母猪可以试用中药来清热解毒、保胎。当归、熟地、炒白芍、妙艾叶、枳壳、益母草、金银花、厚朴、灸甘草,煎服预防,隔周一次,连用两次。
2.坚持自繁自养:胎盘传播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所以应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和有本病病史的猪场引种。
3.严格的检疫制度:确需引种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并采血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蓝耳病的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猪绝对不能引进,抗体阴性猪也应该隔离观察,直到母猪怀孕后无繁殖障碍、所产仔猪无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症状才可与其他猪混养。
4.疫苗接种:目前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我国也已经研制出适合我国流行毒株的灭活苗,据报道免疫后20天抗体达到高峰,并可以持续6个月左右,可用于种猪的免疫预防,对发病的猪场应用后也能大大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和仔猪的成活率。对于弱毒苗的应用一定要谨慎,如果猪场经血清学检查确实已经感染了该病,可以考虑用弱毒苗接种以缓解仔猪的呼吸道症状,降低死亡率,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减少经济损失。
弱毒苗的免疫程序是:后备母猪配种前2~3周免疫一次,确保其高效价抗体水平以有效保护怀孕期不受病毒的侵害;仔猪可在18~21日龄母源抗体消失前进行免疫,也可以采用国外流行的二次免疫法即断奶前和断奶后各进行一次。
接种疫苗并不能产生100%的保护,所以即使用了疫苗在饲养管理上也不能掉以轻心。
5.猪场一旦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通常繁殖障碍过程要持续2~4个月,此后母猪将会产生对呼吸综合征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保持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目前还不清楚。经1~4个月呼吸道症状可平静下来,但是在连续流水式生长育肥设施的猪场,易感哺乳仔猪会不断从较大的仔猪处获得感染。按猪龄隔离饲养,最好是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这是减少该病发生最好的饲养管理程序。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