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90|回复: 0

[技术诊断] 肉鸡免疫后发病的应对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3 13: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肉鸡在常规免疫后发病是养殖实践中常遇到的问题,关于免疫后发病的原因业内已经多有论述,笔者不再赘述,这里与业内同仁分享的是免疫后发病的应对措施。
4 O( e/ Z8 |# G' c    就现有的多发病例来说,免疫后发病日龄多在3周龄以上,以呼吸道炎症、大肠杆菌病、法氏囊病等居多。呼吸道炎症是普通型传支还是禽流感抑或是新城疫的呼吸道症候?大肠杆菌病的治愈难度日益加大,该怎样用药而不至于形成药物肝、药物肾和病原耐药?法氏囊免疫引起的法氏囊炎,要不要更换疫苗或再做一次?要不要干脆取消这项免疫而以卵黄抗体替代?这些问题在临床上多有分歧,用药也各自不同,但总归是抗病毒(也有少数是支原体引起的)和抗细菌性的。
# e# N- F, C- I# d+ X    首先,针对不同的症候,及时用对症的药是首要应对措施。需要注意的是,鸡群的发病是由免疫及应激引起的,所用药物是抗病毒抗菌一起上,不能只顾治疗效果,还要避免产生大的副作用,如不能对刚刚做过的免疫有抑制作用;有促进作用最好,至少应该是与免疫呈无关作用,否则,就算一时控制住症状也得不偿失,因为免疫的失败或不全会接下来再度引发疾病。
: N1 n7 s: b3 H8 I    其次,因免疫起病大多与体内外应激加大有关,所用药物要辅以平缓应激的配合药物,如维生素C等。这比加大剂量用药更科学。在临床上,总是以加大用药剂量来控制免疫后发生的大肠杆菌病,这诚然有其道理也有实践效果,可是靠药物强压下的致病菌会越来越耐药,这就只能在以后的治疗时再度加大剂量,还破坏肝肾功能,加重机体应激,形成恶性循环。所以,用药物来延迟鸡群疾病的大暴发直至出栏并不是健康养殖应遵循的目标。机体在这种状态下的应激应在用治疗药的同时给以平缓性药物,以保障用药的正效果减弱负效果。8 R  G( h  v$ n. E; ^; \' `
    舒缓应激的又一措施是在鸡舍保持1~2个小时的暗光或闭灯,有的养殖户认为鸡群患病期间应促使其尽量多饮水、采食,于是就昼夜给光,这是会事与愿违的;患病的鸡群应安静休息好,才恢复的快。# Q2 u! o* {. N/ n, H( K
    饲料中拌以豆油4~5千克/吨(稍加热喷洒拌匀,连用5~7天。)有助于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这种吸收的增强就等于给鸡群多添加了脂溶性维生素,而脂溶性维生素对患病机体的康复大有裨益。如,鸡患呼吸道病时,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会增加2~4倍,而维生素A对呼吸道受损黏膜的修复作用、辅助抗病作用是很重要的。维生素D对钙磷吸收的调节作用,在机体康复后的恢复性生长阶段是不可少的。维生素E的营养调节和免疫增强作用,还有维生素K的凝血作用都是患病机体康复的必需因子。
2 y2 d$ b1 R0 g; ]    还有,3周龄以上鸡的母源抗体大多消耗殆尽或很弱了,此时由于发病加上疫苗作用还有药物作用,鸡群体内抗体水平偏低或高低不齐是必然的,有的还会形成轻度的免疫抑制,要给机体以外界导入来提高体内抗体水平。这里所说的不是用促进免疫的药物来帮助免疫效价的产生,也不是高免卵黄抗体——那是注入现成的抗体而不是注入后自身的提升,其体内存留期也短。这里说的提高体内抗体水平,是指直接摄入后就能提升机体免疫力的外界导入因子,如黄芪多糖和一些新型的生物制剂等。" [/ m0 m2 q2 y' ~) X" B
    应用清热解毒中药是又一应对措施。因免疫而发病,机体往往处于复杂的状态下,一方面要在疫苗刺激下产生免疫反应,促进抗体生成;同时机体又处于强应激状态,其负作用就是抗病力致弱或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就是由此引发的炎症导致机体各项功能紊乱,干扰正常的生理代谢与平衡,而这样的炎症又必须用药物来控制,药物又会对肝脏的解毒和肾脏的排毒或多或少有阻碍作用,还扰乱肝肾的其他功能。这时的机体实际上是热毒蓄积,被多种不良因素围困。应用含板蓝根、大青叶、连翘、双花、黄芩等配伍的提纯中药制剂可以疏散热毒,解除炎症,通透机体表里。这样,机体的多重杂项负担减轻了,康复就加快了。
9 ^' b) E4 q  o- |( ]    从理论上说,如果免疫后发病,势必会干扰常规免疫的效价,因此应在病愈后及时补免;可在实践中有很大一部分鸡群是只要及时用对药,病程不超过5天,就不必再度补免而直至出栏。有的地方则干脆过了21日龄就不免疫了,一律用药物控制。这可能与肉鸡饲养周期短有关,也与整个饲养周期不断大剂量用药维持有关。而从健康养殖和禁控药药谱增宽看,这未必是好现象。笔者以为,随着健康养殖硬件和理念的普及,随着疫苗和免疫技术的推陈出新,今后,免疫后发病的补救措施会以清热泻火、舒缓应激的提纯中药为主导,并且还会形成与免疫的同步应用,即不要等发病才应用,而是在每次免疫的前后阶段性的投喂。这方面还有许多内容值得业内同仁探讨和实践。
" [6 w! n( E4 I1 `1 y2 @" _% H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4-28 22:3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