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67|回复: 2

[养猪] 解救生猪业不能只靠政府 市场需求平衡最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1 09: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的第一批冻猪肉收储正在进行中。与去年不同的是,从这一次收储的时机和数量来看,政府正在重新审视目前生猪市场格局的变化,市场的重要性正获得重视。

  猪粮比是国家判断生猪市场运行情况的基本指标。根据2012年出台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 ,当猪粮比价连续一段时间处于6∶1~5.5∶1时,政府将适时增加猪肉储备;猪粮比价连续一段时间处于5.5∶1~5∶1时,涨幅适时增加收储规模;而当猪粮比价低于5:1时,继续增加收储规模,防止价格过度下跌。
  从调控预案中可以看出,猪肉收储次数和力度会随着猪粮比的下跌而增加。去年5月第一次收储的时候,猪粮比仅在5.5:1徘徊。然而今年的猪粮比已经跌破5:1了,第一次收储才姗姗来迟,且收储量仅为6.5万吨,不及去年平均水平。

  此前通常认为,猪粮比价低于5∶1已是调控预案中定义的红色预警区域,属于价格重度下跌。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在发改委等几大部委联合发布收储信息的3月末,猪肉价格已经连跌15周。
  弹性执行调控预案的背后,或许意味着政府正在重新审视目前生猪市场格局的变化。收储旨在托市,是为了防止猪价过度下跌伤害养殖户利益。不过近年来,随着大量资本涌入生猪养殖业,中小散户逐渐退出,规模化企业占比不断提高,这使得行业抗亏损、抗风险的能力水平相应提升。

  尽管目前生猪养殖业出现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导致猪价见底,但淘汰过剩产能的节奏明显被拉长。从业者正在互相博弈,都指望着别人淘汰母猪,好让自己撑下去,于是大家都不愿意退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让一部分从业者亏损到无以支撑的程度并选择退出,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的问题恐怕难以得到解决,猪价也会一直低迷。
  从这个角度看,就不难理解今年政府在执行收储政策上的调整。频繁、大量地收储,会使从业者对政策产生依赖心理,反而会导致母猪补栏量上升,不利于供需结构改善。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一直强调市场的重要性,生猪养殖业要想走出低迷,也不能一味指望政府“托市”,还是必须依靠市场调节之手。来源于:国际畜牧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09: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猪养殖业要想走出低迷,也不能一味指望政府“托市”,还是必须依靠市场调节之手,这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1 15: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供求关系,才是根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1 09:4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