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12|回复: 0

[饲料] 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30 19: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的现状

  1.1饲料总产量稳步提升

  我国饲料工业呈现健康稳健发展态势。2011年,全国饲料工业的产量为18063万吨,饲料工业总产值6348亿元,商品饲料工业产值57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14.8%、16.7%。其中,配合饲料快速增长,产量为14915万吨,同比增长15%;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稳定增长,产量为605万吨,同比增长4.5%,浓缩料产量为2543万吨,同比下降4.0%。配合饲料、浓缩料和添加剂预混料的比例已由2010年的22.4:4.6:1变为24.7:4.2:1。从饲料品种来看,猪、蛋禽、肉禽、水产及反刍动物饲料产量分别为6830万吨、3173万吨、5283万吨、1684万吨和775万吨,同比增长14.9%、5.5%、11.6%、12.1%、6.5%。

  1.2饲料行业竞争加剧

  20年前,中国的饲料企业95%是国营或集体企业,到2011年,国营、集体企业占饲料企总数的比例仅为3%,饲料行业已进入一种自由市场竞争的环境。

  ①饲料行业入行门槛低。2011年,我国的各类饲料企业总数15354家,其中饲料加工企业10915家,由于技术的逐步透明以及加工设备投入的大幅度回落,使得开办饲料厂的门槛降低。现在的配方技术很成熟,很容易就得剑饲料配方。便利的信息,使得采购各种原料包括各种添加剂十分容易。如此低的门槛,为产生数目众多的小厂提供了可能。

  ②相当多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型养殖场比例不高,养殖分敞、规模小。分散的养殖导致的饲料生产不足和资源浪费,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目前众多的小厂开工都不足,平均算来,也只是开了单班,设备没有满负荷运转。

  ③饲料企业间大搞价格战、赊销战。饲料企业过剩的结果就是残酷的淘汰,一波又一波的“价格大战”、“赊销大战”,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被迫卷入其中,大、中、小型饲料企业混战作一团。

  ④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我国饲料企业数量众多,其特点是作坊式生产、零散经营、品种单一、品质差。经营者的小农意识促使各厂家单打独斗。与国外大型饲料企业相比,我国饲料企业在组织规模、科技含量、营销管理、产品研发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我国饲料行业准入门槛低,导致众多条件不足的新生饲料企业不断涌现。由于实力不足,这些企业在经营开发上没有主题、没有创意、无力创新,只好盲目跟进,模仿大厂产品设计规格,模拟大厂名牌产品生产,同质化现象严重。

  ⑤行业处于相对成熟期,行业获利率低。我国90%以上的饲料企业属于小型企业甚至作坊,以预混料企业最为突出,月销量5000吨以上预混料企业仅寥寥数几家,多数企业月销量只有几吨、几十吨。国内饲料行业普遍存在着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以及市场无序竞争,由此造成我国目前饲料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较低。

  1.3饲料产业集中度正在逐步增加

  2011年,全国年产100万吨饲料的企业有18家,产量677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38%,同比增长12.9%,高于全国饲料平均增长速度。饲料企业的单产规模不断增加,年产10万吨以的企业的数量由2010年的283家增加到360家2011年,产量6171万吨,占全国产量34%。

  1.4饲料添加剂工业极大发展

  饲料添加剂是实现动物全价营养不可缺少的关键物质,是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的核心,它与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一起构成了配合饲料原料的三大支柱。饲料添加剂具有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和动物健康状况、促进动物正常发育和生长、提高动物的繁殖力和生产性能、便于饲料的贮藏与保存以及改善饲料加工性能等多种作用。

  十多年来,我国饲料添加剂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主要品种产量快速增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步加强。我国在单项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胆碱、酶制剂植酸酶、木聚糖酶、糖化酶、药物添加剂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我国维生素产量持续增长,2000年我国维生素出口量为3.47万吨,2005年增加到7.67万吨,其中VC、VE和D泛酸钙产量均居世界第一,D泛酸钙、VB1、VB2、VB12、VD3,等合成技术居于全球领先水平。我国部分饲料添加剂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优势,相当多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实现出口,如

  氯化胆碱、氨基酸等饲料添加剂出口已占国际市场30%~50%的份额。

  2011年我国的饲料添加剂产品总产量629.0万吨,同比增长9.9%。其中,氨基酸总产量90.1万吨,包括赖氨酸71.6万吨、蛋氨酸1.3万吨、苏氨酸16.5万吨和色氨酸1089吨;维生素类产品72.2万吨,同比增长15.4%;矿物元素及其络合物产品403.9万吨,同比增长5.0%,包括磷酸氢钙和磷酸二氢钙320万吨、硫酸铜2.6万吨、硫酸亚铁15.6万吨、硫酸锌11.2万吨、硫酸锰7.1万吨。

  1.5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严重短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殖生产国之一,同时也是饲料原料特别是蛋白质原料的需求大国,但我国蛋白质饲料原料的生产和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大宗饲料原料的供需矛盾制约着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主要蛋白质饲料原料惯例料原料仍然依靠进口,特别是鱼粉和大豆豆粕的对外依仔度非常大。2011年,我国共进口鱼粉121万吨,同比增长16.5%,而同期的国产鱼粉仅21万吨;进口大豆5263.4万吨,为国产大豆产量的3.63倍。此外,能量饲料也开始表现出短缺现象.我圜2011年玉米产量19175万吨,同时进口玉米175万吨;国际机构预测2015年中国进口玉米将达到1000万吨。饲料企业对国际原料市场的高依赖性,制约了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饲料原料紧缺将是长期的结构矛盾,如何解决饲料原料这一问题是促进养殖业发展的关键。

  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近日在该局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会议上表示,由于国内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粮食适度进口呈现常态,进口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国内粮价上涨空间越来越小。

  任正晓表示,在立足国内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进口国内短缺粮食品种,科学合理调节粮食供求,同时要把握好粮食进口的规模和节奏,防范和化解国际市场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冲击。

  当前,世情、国情、粮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粮食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去年,全球谷物和主要植物油料产量均创历史纪录,粮食供求总体上比较宽松,但也面临很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国内粮食市场出现了一些趋势性变化:一是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但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二是粮食适度进口将呈常态,但解决吃饭问题还得靠我们自己;三是国内粮价逐年提高,但价格提升的空间越来越小,进口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

  任正晓强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尊重市场的一般规律和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使市场在粮食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考虑粮食作为特殊商品的公益属性和目前种粮农民在市场中尚处弱势地位等因素,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粮食生产、流通中的管理和调控作用。

  任正晓的上述讲话,对于国内粮价走势判断有重大影响,因为国内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即将启动。中共中央2014年“一号文”明确提出:“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自2004年以来,实行11年的粮食“最低收购价”积累了一些矛盾,中央决定改革粮价形成机制,从单纯的制定最低价格和实行粮食临时收储,逐步转向实行目标价格补贴。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26日表示,“现在关于目标价格的研究制定,有关部门正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抓紧拟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目标价格补贴的最终目标是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此项改革可“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至于如何确定目标价格,中农办主任陈锡文此前曾表示,一是看国内供求,二是参考国际市场价格。比如,中国大豆超过80%需要进口,棉花的自产比例则比较大。这些因素都将影响目标价格的确定。同时,还需考虑运输成本及税费高低。(选自中国行业研究)



该贴已经同步到 007畜牧的微博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1 10:3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